在大量收集、整理前人砂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系统地论述了云南砂金开采的历史与现状、资源潜力、开发前景,并针对开发砂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阐述了古气候对砂金成矿起着重要控制作用;第三纪以来,湿热、寒冷和温润的古气候有利于我国砂金成矿。研究了不同气候对砂金成矿的影响,指出青藏高原应是我国砂金找矿最有望的地区之一。
在大量收集、整理前人有关论述墓础上,结合作者多年从事研究的工作,系统闲述和逐一分析了区内砂金主要成矿条件,并对今后本区找矿提出了建议。
对小秦岭金矿田不同时期形成的韧性、韧—脆性及脆性剪切带的地质特征、相互关来及其控矿意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提出了小秦岭后韧性剪切带金矿的认识。
冀西北地区主要金矿床的氮、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区内不同类型金矿的成矿溶液亦不同。小营盘型全矿以(超)变质热液为主,混有少量大气降水;张全庄型金矿则为(超)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物,并以前两者为主;东坪型金矿则主要为大气降水,混有一定数量的混合岩化—重溶、交代岩浆热液。
该矿床为位于河北省青龙县的脉状热液浸染型大型金矿床,在该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湘西钨锑全矿带中,锑金矿床是最常见的一类共生金矿床。辉锑矿是金的载体矿物之一,在这类矿来中,锑金矿化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带性和空间一致性。其成矿作用与锑全的负异常、硫同位素组成及热液的物理化学环境等有关。矿带具有独特的“锑中找金”的地质地球化学前提。
对云南镇沅含砷碳质金矿进行了几种处理方法的试验研究与比较。该金矿既含砷又含碳,并且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呈显微、次显微金被包裹于硫化物中。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浮选精矿含As>0.5%,不能直接销售给冶炼厂火法冶炼;如果就地用氰化法直接提金,则金浸出率只有26%左右;需要经过适当的预处理。作者用氧化焙烧、加压氧化酸浸、细菌氧化处理、在碱性介质中微波处理等方法对该金精矿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根据循环伏安和恒电流阶跃方法研究了硫脲浸金机理。硫脲优先扩散到金表面形成化学吸附, 金提供空轨道,接受硫原子的一对弧对电子形成配合物;在全表面发生电荷转移形成Au(TU)+;Au(TU)+接受一个硫脲分子形成稳定的Au(TU)+2且向溶液中扩散,最后这一步是浸金过程的控制步骤。此外,金在硫脲溶液中的溶解有明显的钝化现象,低浓度下呈一级反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