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5-2518
CN 62-1112/TF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2-28
  

  • 全选
    |
    矿产勘查
  • 李建忠,余金元,胡琴霞,南争路,毛世东,王以明
    J4. 2011, 19(6):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阳山金矿带是武警黄金部队发现的超大型岩金矿床,通过15 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共探获(332+333+334)金资源量340 t。安昌河—观音坝断裂控制了矿带的岩浆热液活动和成矿作用,矿化一般产于千枚岩与斜长花岗斑岩脉内外接触带附近,其矿床规模大,矿体走向NEE,倾向S,倾角50~70°,矿体在走向上分段富集,在垂向上平行等距分布(平距40~120 m),金品位中等,矿化连续,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阳山矿带被划分为6 个矿段:泥山、葛条湾、安坝、高楼山、阳山(观音坝)和张家山矿段。目前,仅安坝矿段和葛条湾矿段地质工作程度相对偏高(达到或接近普查程度,局部达到详查程度),其他矿段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现多条矿脉走向延伸和深部延深均未完全封闭控制。基于前期的科研和勘查工作,阳山矿区深部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开展进一步的勘查工作,金矿找矿有望取得新的进展。

  • 邱炜,罗先熔,何书跃,任二峰
    J4. 2011, 19(6):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们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大、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矿产资源勘查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地电化学法是在前苏联的地电提取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以电场形式激发、以离子形式记录电化学反应结果的轻便、快速的找矿方法,在探测隐伏矿体方面有很大优势,与常规的化探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经济实用且效率高等优点。将该方法和岩石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电吸附地球化学以及活动态金属离子等其他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进行实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电化学勘查方法在寻找隐伏矿体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王君宪,杜河川,刘新会,张增民,张永文
    J4. 2011, 19(6): 1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栾灵金矿位于小秦岭成矿带东部,属于碲化物型金矿床。该区矿石矿物组分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碲化物和硫化物3 种类型,其中,自然金形成于早期的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而金的碲化物形成于晚期的碲化物阶段。碲矿物主要有碲金矿、碲金银矿、针碲金银矿和碲银矿等。金的赋存状态有两类,即可见金和次显微金,根据物相分析结果,金矿物以包裹金为主,裂隙金和粒间金相对较少。通过分析该矿床成矿作用过程,认为其成因属于中低温碲化物热液型。

  • 赵定生
    J4. 2011, 19(6): 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龙门店银矿位于熊耳山成矿带西段,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在总结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龙门店银矿K1银矿体分布规律及矿化富集特点,认为K1 矿体在空间上大致呈等间距分布,主成矿元素Ag 与Au 呈正相关关系,而与Cu、Pb 元素并无明显的相关性,表明Ag、Au 与Cu、Pb 元素形成于不同时期。通过开展槽探工程,矿区共发现20 多条含矿构造蚀变带,找矿前景好,属于进一步工作的重点区域。其中,Ⅰ号蚀变带是该矿区主要的含矿构造蚀变带之一,今后应在其深部加大探矿力度,找寻更多的资源。

  • 滑世权
    J4. 2011, 19(6):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祁雨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地体中,属于典型的角砾岩型金矿床。通过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在该区已发现10 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角砾岩体。J7 角砾岩体是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其中共发现金矿体15 条,其边部和底部发育有脉状矿化,正在进行开采。通过总结J7 角砾岩体的地质特征,分析蚀变与矿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矿化富集规律,预测有利的矿体赋存部位,指明下一步找矿方向。同时,在分析矿化期次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形成过程,得出矿床成因属隐爆角砾岩型。

  • 苏航,王贵鹏
    J4. 2011, 19(6):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大新屯金及多金属矿床的地层、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等,分析控矿条件,认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其中,北宽河组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促进成矿的发生;构造控矿明显,区内已发现的金、银及锑矿体均产于NW向断裂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分布在侵入岩体接触带中;浅成脉岩体为金及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成矿物质和热动力条件。本区共圈定矿(化)体21 条,其中,金矿(化)体17 条,锑矿体3 条,银矿体1 条,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为了进一步开展深入找矿工作,建立了找矿标志,指出今后应围绕脉岩体内外接触带、碳酸盐化发育地段及化探前缘指示元素(As、Sb)富集部位寻找石英脉型及构造蚀变岩型金及多金属矿床。

  • 姜维明,杜中柱,张光安,孙健,吕军恩,许建波,原少波,刘文利,路仁兵
    J4. 2011, 19(6):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破头青断裂是玲珑矿田的一级控矿断裂,控制着玲珑矿田金矿体的生成和分布。研究破头青断裂对玲珑矿田金矿体的控制作用,有助于研究玲珑矿田金矿体的分布规律,特别是金矿体在深部的分布规律,指导矿区的深部地质探矿。玲珑矿田存在矿脉类型水平分带和矿体矿化带垂直分带现象,二者均受破头青断裂的控制和影响。由于破头青断裂的重要控矿作用,且其在玲珑矿区深部有巨大的延伸,认为玲珑矿田深部具有巨大的资源储量,存在金矿体的第二富集带。

  • 邱聪,李春志,王顺德,杨晋升
    J4. 2011, 19(6):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别鲁阿嘎西金矿床的区域地质概况,通过分析别鲁阿嘎西金矿床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特征,以及脉岩与矿脉的时空关系,探讨了别鲁阿嘎西金矿床的成因,认为成因类型属于中高温多源热液交代石英脉型及破碎蚀变岩型。该区包裹体及硫同位素特征显示,别鲁阿嘎西金矿床的形成与华力西中晚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的含矿热液,而矿石中的硫可能来自岩浆热液和沉积地层。由于矿脉与闪长玢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时空关系,故认为该矿床的成矿规律为“构造+闪长玢岩脉”,而该区深部是否存在大规模的矿体,还有待进一步的勘探研究。

  • 王明聪
    J4. 2011, 19(6):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云南老寨湾金矿属于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金矿化类型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石英砂岩、毒砂黄铁矿化硅化石英砂岩、粘土化弱褐铁矿化石英砂岩和毒砂黄铁矿化粘土化辉绿岩4 种。金多以独立矿物形式出现,少量呈分散状。矿石中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自然银。金矿物以类质同像、包裹金、裂隙金和粒间金等形式赋存于毒砂、黄铁矿、辉锑矿和有机物(胶体)等主要载金矿物中。金矿物形态各异,粒度多<1 μm,属于超显微粒级金。金矿物特征反映出本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成矿作用与华力西—印支期蚀变辉绿岩有关,这与矿区以往研究所确定的矿床成因认识相一致。

  • 刘世英
    J4. 2011, 19(6):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应用ETM+多光谱遥感数据,在东昆仑雪水河地区开展遥感地质找矿工作。通过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波段数据光谱特征,采用Crosta 主量分析法提取矿化蚀变信息,并利用不同异常相互验证和异常地质解译等方法筛选遥感蚀变异常,共圈定了4 处遥感异常包。在野外工作中,对研究区遥感异常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多数异常与断裂带内的高岭土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有关,可将这些蚀变作为找矿的指示标志。此外,通过分析矿区成矿作用,得出金矿成矿主要受构造控制。在靶区南侧4 号遥感异常包所在的断裂破碎带中,初步圈定金矿(化)体1 条,表明在构造发育地段,遥感找矿效果显著。

  • 张芬英,蔡岩萍,刘建华,崔召玉,李永娜,冶玉娟,王艳,贾生琴
    J4. 2011, 19(6): 4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白石崖铁矿产于下石炭统大干沟组中,其岩性为砂岩、细砾岩、灰岩、页岩、石英砂岩或长石砂岩等。华力西—印支期花岗岩类岩体和晚三叠世火山岩广泛分布。矿区构造复杂,具多期次性、继承性和多机制特点。断裂发育,且规模较大,具时空展布多向和多期的特点。矿区围岩蚀变较发育,蚀变机制主要有热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其中,后者作用普遍、复杂且与成矿关系密切。白石崖地区共发现17 个磁异常,在对各异常进行检查时发现大部分磁异常是由磁铁矿引起。通过开展磁异常地质工作,了解了矿床地质特征,并总结了找矿标志,圈定铁矿体47 个,铅锌铜矿体11 个。由于砂土覆盖范围大,矿体以盲矿体为主,矿床类型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

  • 技术前沿
  • 赵景博,杜飞
    J4. 2011, 19(6): 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扩大矿山生产能力,自2008 年起,三山岛金矿开始实施8 000 t/d 改扩建项目,采用多井提升平行作业方式,即将原副井和改绞后的新主混合井同时应用于新立矿区主混合井溜破和粉尘回收系统施工中,重新分配原有矿山副井提升时间,优化矿车结构,不断提高主混合井的提升重车率。同时,通过加强改绞后矿井的提升管理及改造固定式矿车等措施,提高矿井提升能力,加快工程进度,矿山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该技术对加快矿山基建开拓进度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值得类似矿山借鉴。

  • 钟俊
    J4. 2011, 19(6):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氰化物具有剧毒性,故采用氰化法处理含金矿石时,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同时,对于复杂金矿石的氰化浸金效果差的问题,许多学者试图研究更理想且能够替代氰化提金的非氰浸出剂。非氰浸金法具有无毒性或毒性比氰化物小、浸出速度快和对某些杂质的适应性强等优点,使得该方法备受青睐。阐述了非氰浸金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硫脲法、硫代硫酸盐法、多硫化物和石硫合剂法、卤素及其化合物法,以及各方法的浸金工艺和优缺点,提倡开发更有效的无毒非氰浸金工艺,实现高效、环保且适合工业生产的目的。

  • 李春,刘怡劭,孙玉刚,姜顺杰
    J4. 2011, 19(6):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泡沫浮选法已经成为世界上选别矿物原料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而浮选机是浮选过程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设备。浮选机因其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分别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通过介绍2 种不同类型的浮选机及其在铅锌分离浮选工艺中的应用,比较其生产分离指标和浮选药剂用量,证明在铅锌分离工艺中,不同类型浮选机的应用效果不同,相对于XCF/KYF 型浮洗机,A型浮选机的分离指标更稳定,浮选药剂用量更少,生产效果较好。

  • 朱学礼
    J4. 2011, 19(6):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GSS 不仅能够实现野外数据采集、成果综合、储量计算和矿体三维建模与表现的全过程信息化和数字流程,还能进行多源异构、多尺度和多维动态勘查综合资料的一体化存储与管理,在矿调和区调中均能发挥优势,为“数字地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平台。在新城金矿深部详查项目中,运用DGSS 进行数据采集,创建柱状图和剖面图,进行储量计算,并制作了矿体三维模型,实现了地质勘查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更快、更直观的信息,提高了地质勘查工程和管理工作效率。

  • 郭强军
    J4. 2011, 19(6):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TK 技术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 测量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具有作业效率高、定位准确、作业条件要求低和操作简便等优点,给测图工作带来了便捷,提高了外业放样的工作效率和放样点的精度,在矿山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受卫星状况、天空环境和数据传输等因素的影响,RTK 技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对已知点检核比较、重测比较和电台变频实时检测对RTK 定位技术进行质量控制,完善RTK 技术。随着RTK 技术的不断成熟,对加快矿山测量进度、减轻测量劳动强度有重要的意义。

  • 迟继松,郭伟,王月伟,邢莹莹
    J4. 2011, 19(6):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蓬莱矿业选矿厂的尾矿堆存与排水问题,通过对比各种堆存方式的优缺点,结合当前选矿厂的生产工艺和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尾矿坝前堆放和涵洞方式排水,成功解决了尾矿堆放、回水及雨季泄洪问题。该种尾矿堆存及排水方式的成功运用,为小型—山谷型尾矿库的使用与维护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 李向文,张恒志,石永文,闫永生
    J4. 2011, 19(6): 7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砂宝斯金矿区已进入矿山建设与开发阶段,矿区开采必然会引发一系列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矿区断裂较发育,地表风化强烈,风化裂隙发育,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属于较差—中等,边坡及地下采空区围岩的稳定性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区内地表水水质较好,但地下水水质较差,砷、铁、锰及耗氧量普遍超标;矿区土壤受原生环境的影响,砷含量较高。通过预测该区潜在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后续的矿山建设与开发提供依据。

  • 张俊杰,杨智斌,刘倩,李伟宁
    J4. 2011, 19(6):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阐述设备现场管理的内容和特点,结合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设备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设备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设备故障频发和现场混乱等问题,提出大力开展活动、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制定检修模式和建立设备区域承包制度等具体建议和措施,达到了有效管理设备现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