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5-2518
CN 62-1112/TF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02-25
  

  • 全选
    |
    地质·矿床
  • 杨增武, 孙传彬, 赵清泉, 阎力, 董传统
    J4. 2006, 14(4):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黑龙江省首推的岩金矿成矿区, 即嘉荫凹陷周边的大、中、小型岩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控矿规律进行浅析, 提出早、中元古代变质岩系(兴东群、黑龙江群)、深大断烈( F9 )、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喷发带等为综合因素控矿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规律在嘉荫凹陷周边进行岩金找矿预测, 明确了岩金矿找矿方向。

  • 马财, 伊有昌, 周金喜, 窦洪伟, 杨保荣
    J4. 2006, 14(4): 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 对青海省内板块构造体系及其发展演化做了初步探讨, 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青海省位于古亚洲和特提斯构造域接合部位。在漫长的地史演化过程中, 大陆裂解和大洋扩张, 大陆板块的飘移与碰撞, 洋壳俯冲与大洋消亡, 地壳隆升与造山, 陆陆碰撞及陆内裂陷等活动频频发生, 形成了极其复杂的构造沉积环境及板块构造体系。

  • 陈海明, 刘智明, 曲晖
    J4. 2006, 14(4): 1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安金矿床是与中生代火山—潜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床中发育一套典型的低温热液急蚀变矿物组合, 包括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等, 蚀变作用主要为次生石英岩化、冰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泥化、玉髓化、萤石化等。矿物包裹体表明: 主成矿过程发生在300~200 m之间, 成矿初始深度为0.2~1.0 km。

  • 许明亮, 杨建国, 李远昌
    J4. 2006, 14(4):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团结山金铜矿位于环太平洋金成矿带西侧, 完达山活动带南端的同江—虎林岩石圈断裂与大和镇壳断裂的交汇处。金铜矿化主要产于印支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与大理岩、斜长角闪片岩接触形成的矽卡岩带内, 形成于矽卡岩晚期含水矽卡岩阶段。金矿(化)体的形成与铜矿化的形成同时或稍后。该成因类型是以矽卡岩为主, 辅以后期叠加热液成矿作用的金铜矿床。

  • 采·选·冶技术
  • 姚坡, 郜学军, 王婷, 李绍卿
    J4. 2006, 14(4):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含砷铜烧渣用SNO助剂处理2h~3h后,在选择条件下进行常规氰化浸出,可使烧渣的金品位从6.5g/t下降至0.5g/t以下;一些烧渣经细磨或加入少量助浸剂,可使烧渣中金品位从3.2g/t下降到0.3g/t~0.5g/t范围,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 王婷, 姚坡, 罗建民, 李绍卿
    J4. 2006, 14(4):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镇沅某砷锑碳质金矿中砷的质量分数为0.75%, 锑的质量分数为1.53%, 碳的质量分数为4.08%, 金主要被硫化物包裹不易氰化浸出。金精矿直接焙烧后, 金的氰化浸出率为77.67%, 加入助剂焙烧后, 金的氰化浸出率为82.31%以内。若在氰化反应体系中加入2㎏ /t增浸剂后, 金的氰化浸出率为87.63% ~ 93.22%, 金的氰化浸出速度得到提高。

  • 高光
    J4. 2006, 14(4):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道沟金矿目前采深超过700 m, 按我国采矿手册有关规定已进入深井开采, 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地压现象。分析其各种地压现象的致因, 并揭示采用浅眼留矿法开采极薄矿脉形成的大量采空区对矿山生产的危害, 提出相应而且可以施行的解决对策。

  • 新技术·新方法
  • 焦革军, 张芬英, 王春艳, 申勇胜, 龙江
    J4. 2006, 14(4):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PS软件(Map Source)在计算机中的成图应用, 可以极大的提高成图精度及工作效率。

  • 魏冠军, 高建国, 郭君
    J4. 2006, 14(4):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多源地学数据为基础, 将澜沧老厂矿区的遥感信息与地球物理信息进行融合处理, 并对融合的结果进行简单的相关性分析, 为地质勘查和成矿预测提供可靠的资料。

  • 李兴华
    J4. 2006, 14(4):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企业的发展, 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及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加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映能力, 在短时间内, 为用户提供高质量, 品种齐全、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已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而这些首先离不开设备, 因此保证设备先进性、完整性、经济性及设备维修的及时性, 在企业管理中显的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单位日常的设备管理从各方面论述了设备的管理方法及其带来的效能, 找出了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设备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