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金矿类型多、资源丰富。主要的金矿类型有:变质碎屑岩型、沉积岩型(卡林型)、富碱斑岩型、侵入岩内及内外接触带型、红色粘土型和海相火山岩型。主要成矿区域包括哀牢山成矿带、大理—丽江—宁蒗成矿带、滇东南成矿区、怒江以西潞西—瑞丽成矿带。对上述金矿类型和重点找矿区进行了概述。
东昆仑依其地质构造特征的差异划分为:昆北断裂带、昆中隆起带、昆南断裂带,及其南邻的北巴颜喀拉褶皱带。它们在成矿环境,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和矿产分布规律上都各具特色,形成了玢岩型金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伴生金矿、层控改造型金矿、低温热液型锑伴生金矿等多个典型矿床,是1条具有很大潜力的金—多金属成矿带。
东昆仑地区是昆仑巨型成矿带中2个重要的成矿区之一,从大地构造背景、沉积建造、岩浆活动等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入手,对东昆仑地区的求勉雷克成矿远景区、鸭子泉成矿远景区、库木巴彦成矿远景区和石雪尖成矿远景区的金矿成矿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了找矿方向。
吉林省海沟金矿是一个大型石英脉型矿床, 矿体定位于燕山期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岩体中的次级断裂构造中,富矿段定位于断裂构造扩容带中。矿区各石英脉中石英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矿区含金石英脉CO2/H2O一般大于0.1。以定位构造和石英的红外光谱参数为主要依据提出了预测靶区。
以宏观地质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成矿作用和成矿机理,将川西地区金矿划分为9 类。从金矿类型的分布,优势层位中金矿类型的分布和各类金矿的品位、吨位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确定了各类金矿的优势程度,并提出产于浅变质细碎屑岩系和蛇绿混杂岩中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是川西地区最主要的优势类型,可望出现超大型金矿。
蓬家夼金矿赋存于中生界莱阳组和下元古界荆山群之间的剥离断层中,矿体产出严格受层间滑脱断层带控制,矿体的厚大部位产在层间滑脱断层产状由陡(45°~50°)变缓(15°~20°)处。通过对蓬家夼金矿田家矿区东西两翼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认为山西段和东井口段同样是成矿有利地段,应进行详细勘探。
通过对世界百余个金矿床(世界46个,均为大~超大型;中国75个,均为中型或中型以上)的统计资料表明:矿床成因类型尽管不同,但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组合(包括金属矿物种类及其出现率)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而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蚀变特征亦大致雷同。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显然是由于金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成矿规律所决定的。根据这些特征可评价矿化情况并可预测矿床规模。上述认识的取得,对寻找及评价金矿床,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金多门特金矿区位于阿比特比地区太古代火山岩带的北部。含金透镜体呈东西走向,陡南倾;单斜的火山—沉积岩层和侵入的长英质杂岩也呈南倾(英安质侵入岩和FP与QFP岩墙群) 。所有这些岩石单元和含金透镜体都被富角闪岩质的镁铁质岩墙所穿切。韧性变形总体很弱,不均匀,以陡倾斜延长为主,以分布于各种岩石类型含有陡倾斜矿物延伸线理的面状组构为特征。金成矿作用出现于富含贱金属硫化物的4 种同生的岩石类型中:(1)经济意义最大的细石英脉;(2)沉积岩层中的层控矿体;(3)QFP岩墙内的石英脉;(4)石英细脉群。对应于原始渗透特征的控矿构造有:(1)地层接触带;(2)特殊的岩石单元;(3)同火山断层;(4)原有节理。矿体的几何形态显示出朝南的复杂性,如古风化面方向。
主要介绍了贵州省安龙县戈塘煤矿黄金车间开发初期堆浸生产情况,简单介绍了其工艺,主要技术指标,生产成本构成及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甘肃省黄金资源较为丰富,但地质勘查工作严重滞后于金矿建设和生产;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从小到大,经历了4个阶段;黄金产量由1984年的2千两剧增至1997年的19万两,堆浸起了巨大作用,地质队参与黄金生产,黄金开发与扶贫脱贫工作有机结合又是重要保证;但黄金事业发展同时,还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甘肃省黄金工业才能更健康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