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5-2518
CN 62-1112/TF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4-30
  

  • 全选
    |
    矿产勘查与资源评价
  • 陈懋弘, 谢贤洋, 马克忠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131-142.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是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首次发现的大型断控型矿床,其主要控制因素除断层之外,地层和岩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岩石学研究表明:断控型矿体的主要赋矿围岩是含钙质(沉)火山角砾凝灰岩,而不是前人认为的砾屑砂岩;具有块状构造的(沉)火山角砾凝灰岩在构造作用下裂隙发育,岩石孔隙度明显增高,热液作用下易形成厚度大且品位高的断控型金矿体。同时,根据含矿岩石主要含火山成分的特点,认为这套地层应该划归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而不是前人划分的龙潭组。含钙质(沉)火山角砾凝灰岩和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分别是形成断控型矿体的重要岩性和地层条件。提出在碳酸盐岩相区寻找类似泥堡金矿的断控型矿体时,除了考虑断层外,还要考虑是否有合适的地层和有利的赋矿岩性。

  • 曲晖, 王佰义, 王建民, 李成禄, 徐国战, 王卓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143-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永新金矿床是黑龙江省多宝山外围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目前矿床规模已接近大型。在该矿床的发现及评价过程中,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该矿床具有明显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1/5万土壤异常的元素组合主要为Au、Ag和Bi,其中,Au异常面积达1.5 km2。1/ 1万土壤异常分带现象明显,元素组合为Au、Ag、As、Sb、Bi、Cu、Pb、Zn、Mo和W,其中Au元素异常最大值为191.910-9,平均值为26.310-9。金矿化蚀变带的赋存部位、展布方向、规模产状与各元素的异常特征一致,其中As、Sb、Pb和Zn等元素主异常位于金矿化蚀变带的上盘;Mo和Bi等元素主异常位于金矿化蚀变带的下盘;Au、Ag和W元素主异常与金矿化蚀变带出露位置相吻合。

  • 刘诗鹏, 殷传印, 胡挺, 邱天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153-159.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焦家断裂带位于龙(口)莱(州)断裂带的南段,为胶西北地区三大著名的金成矿带之一,分布有新城、焦家、寺庄和马塘等多个大中型金矿。为研究焦家断裂带深部水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选取了焦家断裂带上多个矿区的抽水试验孔的深部地下水水样13个,对这13个水样进行常规阴阳离子含量统计分析,并对焦家断裂带走向和倾向上深部地下水水化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焦家断裂带深部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和Cl·HCO3-Ca·Na型为主,矿化度(TDS)在0.77~9.66 g/L之间,多数为微咸水和咸水,部分为淡水。焦家断裂带深部地下水的强酸大于弱酸。TDS与Cl-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Na+、Mg2+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HCO3-、SO42-、Ca2+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对比分析表明,在焦家断裂带走向上,由南至北,Cl-、Ca2+含量和矿化度基本呈上升趋势。在焦家断裂带倾向上,由东至西,由浅部至深部,Cl-含量和矿化度呈上升趋势,且下盘含水层的Cl-浓度随深度变化较上盘含水层Cl-浓度随深度变化快。该研究成果为区域内深部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指导。

  • 采选技术与矿山管理
  • 史采星, 郭利杰, 李文臣, 张丹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160-169.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充分利用广东某铅锌矿大宗固体废弃物与尾矿,研发了基于铅锌冶炼渣的充填胶凝材料。通过机械活化试验研究,确定铅锌冶炼渣研磨时间为70 min。通过化学活化试验研究,确定原料组成为冶炼渣、水泥熟料、硅酸钠和石膏。其中,冶炼渣与水泥熟料的质量比为8∶2,硅酸钠掺量为3%,石膏掺量为8%。该胶凝材料与分级尾砂制备的充填料浆浓度为75%且灰砂比为1∶6时,3 d强度达2.68 MPa,28 d强度达3.97 MPa,均优于相同浓度条件下以P.O42.5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且灰砂比为1∶4时的充填体强度。扩散度试验表明,该类型胶凝材料制备的充填料浆流动性能好,能够满足该矿山的自流输送条件。SEM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以该类型胶凝材料制备的充填试块内部早期生成了大量的钙矾石,后期生成了大量的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结构较致密。

  • 程昊, 徐涛, 周广磊, 房珂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170-178.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应变软化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岩石材料非均质性和损伤过程中力学性质的弱化特性,建立了非均质岩石损伤软化本构模型,推导了损伤软化本构模型的差分格式,在VC++环境下实现了损伤软化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二次开发。研究了不同均质度对岩石变形强度等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及岩石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演化特性。研究表明:随着岩石均质度的增高,岩石的破坏过程由延性向脆性转化,岩石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不断增大,而残余强度降低;当岩石均质度较低时,岩石破坏剪切带的形成会发生滞后,随着均质度的增加,单轴加载条件下岩石声发射体现出由强度低、频率高向强度高、频率低转化的特性,并表现出群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和主震型3种典型模式。
  • 杨明财, 盛建龙, 叶祖洋, 董舒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179-186.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露天矿边坡实际情况,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露天矿边坡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研究各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6个典型边坡影响因素(内摩擦角、黏聚力、抗拉强度、重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设计正交试验,采用FLAC3D数值软件对正交实验方案进行模拟运算,运用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计算结果,并与单因素分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根据计算不收敛这一判据,求解安全系数流程简单,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求得边坡安全系数为1.96;2种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的各因素敏感性大小基本一致,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黏聚力,泊松比的影响最小。其中,多因素分析过程中正交实验灰色理论耦合分析考虑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计算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大小,所得结果更加可靠。

  • 杨超, 史秀志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187-194.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简化矿山安全标准化等级评价的内容和过程,真实反映矿山安全标准化的水平,从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员工参与和安全绩效6个方面,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选取了18个因素作为等级评价的指标,建立基于Fisher判别分析(FDA)的矿山安全标准化等级评价模型。根据矿山的安全管理水平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将安全标准化等级分为4个等级。选取16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采用判别函数进行回检,回判估计误判率为0,并对其余4组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判别,判别率为100%。最后,利用该模型对5家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的指标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评价矿山安全标准化等级中可靠性高且判别准确。该评价模型为矿山安全标准化的建设提供了方向和途径,有利于矿山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 林格, 宫凤强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195-202.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不同受力维度下岩石峰值应力、峰值应变与失稳的关系,分别对红砂岩进行一维、二维、三维受力条件下的单轴抗压试验、变角板剪切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以及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单轴压缩试验中,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变异系数分别为6.61%和9.36%;变角板剪切试验中,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69%和19.81%;直接剪切试验中,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32%和14.74%;三轴压缩试验中,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6.03%和7.44%。上述研究表明:当红砂岩处于一维和三维受力状态时,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均可以作为评判红砂岩是否失稳的指标,但峰值应力比峰值应变作为评判指标的可靠性更高;当红砂岩处于二维受力状态时,只有峰值应力能作为评判红砂岩是否失稳的指标。上述研究规律不仅对评判室内试验中岩石是否失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评判岩土工程中岩石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 杨玮, 董萍, 邓忠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203-211.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某重选尾矿(主要载金矿物为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中的金的综合回收利用开展了选矿试验研究。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70 %,用NaOH调节矿浆pH=8,捕收剂为异戊基黄药(80 g/t)+丁铵黑药(40 g/t),浮选浓度为33 %,粗选时间为3 min的条件下,通过一粗两精三扫的闭路试验流程,可获得金品位为28.40 g/t的浮选精矿,金回收率达到93.47%。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在低碱度条件下,采用NaOH作pH调整剂时金的浮选效果明显优于石灰;与丁基黄药相比,使用异戊基黄药作捕收剂,对石灰体系下金回收率的提高效果更好;同时,黄药与黑药的混合使用会起到“协同作用”,也能够明显提高金的选别效果。

  • 雷阿丽, 吴彩斌, 江领培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212-218.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低品位伴生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别指标低、药剂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在分析原矿组成和矿石性质配矿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室选矿条件试验,确定了抑锌浮铅的优先浮选流程。将丁铵黑药和丁基黄药按照1∶1的配比组成组合药剂作为铅的捕收剂,Na2S为硫诱导剂,CaO和Na2CO3为黄铁矿及磁铁矿的抑制剂,ZnSO4和CuSO4分别为锌的抑制剂及活化剂,丁基黄药为锌的捕收剂。通过两粗三精三扫的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铅精矿铅品位为60.29%,回收率为92.02%,其中含银826.13×10-6,银的回收率为72.75%;锌精矿锌品位为48.32%,回收率为92.30%,其中含银61.71×10-6,银的回收率为19.19%,说明该工艺浮选指标良好,对此类矿石的选别具有指导意义。

  • 赵威, 李威, 黄树巍, 马朝阳, 修国林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219-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定一, 王李管, 陈鑫, 钟德云, 徐志强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228-233.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地下矿生产计划传统手工编制复杂繁琐、图表展示困难的问题,采用多目标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净现值、品位和金属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快速准确地求解出可行的生产计划方案,避免了普通线性规划的局限性,并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清晰地展示地下各种工程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提供了一套可行的生产计划编制流程,简化了生产计划的工作,并以某铁矿的实例计算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优化矿山的生产计划,为矿山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 聂凤莲, 张浥宁, 王立华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234-240.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海拔地区低氧低分压环境下水沸点低、金溶出率和解脱率低以及仪器工作环境变化的问题,探讨了泡塑吸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金时不同溶样时间、泡塑解脱方式、灯电流、狭缝宽度和升温程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该方法的最佳条件。研究得出:在该条件下得到的方法检出限为0.16 ng/g,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规范要求,解决了低氧低分压环境下痕量金测定的难题。
  • 冶炼技术与装备研发
  • 宋言, 杨洪英, 佟琳琳, 马鹏程, 金哲男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241-247.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肃某含硫、砷、碳及锑等多种成分的难处理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细菌氧化—氰化实验研究。浸矿菌种为HQ0211,该菌种经长期驯化,耐砷性良好。在浸出过程中,通过测量矿浆的pH 值、电位值、Fe2+质量浓度和液砷含量,来考察不同矿浆浓度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Q0211混合菌种适宜氧化该复杂难处理金矿。经该菌种氧化预处理后,脱硫率最高可达81.53%,脱砷率最高可达86.88%,脱碳率最高可达58.32%,脱锑率最高可达40.09%。与未经处理的原矿氰化提金结果相比,经过细菌氧化预处理后,金的回收率最高可达98.65%,相比直接氰化浸出提高了40.56%。
  • 李佳峰, 杨洪英, 佟琳琳, 金哲男, 张登超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248-253.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抛刀岭金矿是典型的含砷难处理金矿,针对其金精矿,结合矿石特性,考察了细菌氧化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含金 20.30 g/t、含砷3.39%、含硫29.8%及含铁4.10%的抛刀岭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仅为30%。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和雄黄;脉石矿物有长石、方解石、石英和绢云母等,属于难浸金矿石。该金精矿经HQ0211菌氧化预处理8 d后,脱砷率达到46.25%,细菌氧化渣金含量达32.1 g/t,失重率为42.53%。细菌氧化渣在通气情况下进行氰化提金,NaCN浓度为0.1%、pH值为10.5~11,48 h后氰化结束,氰化渣质量由原来的300 g减少为290 g,渣率为96.67%,氰化渣中金含量从32.1 g/t降低至2.7 g/t,金的浸出率达到91.59%,氰化过程中NaCN消耗量为13.53 kg/t。HQ0211菌氧化预处理氰化提金效果显著,为该矿处理工艺提供了可靠数据,并为此类矿石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参考。

  • 刘子龙, 杨洪英, 张金刚, 宋言
    黄金科学技术. 2018, 26(2): 254-260. https://doi.org/10.11872/j.issn.1005-2518.2018.02.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黄金冶炼厂收购的含砷金精矿中金品位低于30 g/t,若直接进入冶金流程,既影响流程平衡,又会增加生产成本。根据砷矿物浮游特性,在pH=3.5的条件下,对含砷金精矿进行再磨后砷富集预选,采用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一次扫选工艺,获得产率为51.11%的较高品位金精矿,其中含金48.10 g/t,含硫32.56%,含砷7.13%,砷回收率达到90.61%。利用该预处理工艺最终实现了含砷金精矿物料中砷、硫、金的分选富集,降低了后续冶金作业处理量,有利于提高冶金指标和企业综合效益,从而实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