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拉林金矿床是额尔古纳成矿带北段的一个中型规模的金矿床, 矿体产于爆破角砾岩中。该矿位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 是斑岩和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发育地区之一。金矿床成矿年龄为135Ma, 矿化角砾岩具有典型隐爆角砾岩的特征, 矿化在时空和成因上与爆破角砾岩关系密切; δ34S变化范围为-0.2‰~0.8‰, 具有深源岩浆硫特征; S和Pb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稀土元素等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地壳深部或地幔, 成矿流体具有以深部岩浆热液为主的特点。由此可知, 虎拉林金矿床
是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
青分岭金矿床位于北祁连NW向金多金属成矿带中段。根据青分岭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条件,认为金矿受下奥陶统(O1)火山岩系地层、NWW向断裂、碱性二长岩控制,其成因为多期成矿的中—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进而提出找矿方向,指出青分岭金矿深部及外围细浪沟、人熊沟一带需要进一步开展勘查找矿工作。
泗峡口矿区是近年来湖北西部郧西县有较大突破的一个多金属成矿区。通过对岩相古地理、地层建造及岩石类型、构造、岩浆岩、剥蚀作用等控矿因素的研究, 总结了矿区的成矿规律, 认为研究区内各时代地层含矿性具有上泥盆统南羊山组—下石炭统袁家沟组中以Au、Ag 为主, 上泥盆统冷水河组中以Sb矿为主, 中、下泥盆统中以Pb、Zn 矿为主的特点; 空间上, 由南向北可根据厚层灰岩与薄片灰岩及页岩、砂岩的互层关系, 划分为不同的成矿带, 由东向西存在矿床(点) 呈等间距(1 000 m) 分布的特点。建立了研究区区域成矿模式和含矿岩系控矿模式, 为该区下一步找矿提供了理论指导。
青山金矿床位于商丹缝合带及勉略缝合带之间的旬阳热水盆地边缘, 矿体呈脉状、囊状、透镜状、似层状等产出, 主要位于上泥盆统九里坪组黑色碳质板岩与下石炭统界河街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中。金矿石类型有原生的含金黄铁矿) 菱铁矿型及铁帽型,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菱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金, 成矿元素以Au-Ag-As-Sb-Ba组合为特征。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值具/氧漂移0现象, 成矿流体温度介于160~220 e, 流体包裹体成分显示成矿流体为重碳酸盐) 氯化钠型地下热卤水。由此推断, 该矿床为泥盆系矿源层中的金在中生代受雨水来源的地下热泉水长期循环改造、富集、沉淀, 在构造网络中、在浅成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热泉型金矿床。
滇西马厂箐富碱侵入岩体为多期、多阶段岩浆活动叠加侵入的复式岩体,其岩浆活动时限为52~29 Ma,最早岩浆活动始于52Ma,中期岩浆活动为47~42Ma,晚期岩浆活动为37~29Ma。采用ICP-MS法测定宝兴厂斑岩型铜、钼矿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其模式年龄为34.9±0.8~36.0±0.5Ma,加权平均值为35.3±0.7 Ma,指示了马厂箐铜、钼矿床的成矿时限为35~36Ma左右。这种方法获得的年龄与马厂箐复式杂岩体晚期花岗斑岩(29~37 Ma)相吻合,表明成矿作用主要与晚期岩浆侵入活动有关。马厂箐铜、钼多金属矿床存在2种矿体产出形态和矿物组合形式,均属于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是同期成矿作用在不同空间部位上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同一个成矿系统。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斑岩型铜、钼矿床是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时限集中在35~36Ma。
胶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集中区,金矿主要受胶西北3条“S”形断裂带控制,自西向东分别为三山岛、焦家、招平断裂。其中,招平断裂带为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目前该成矿带内已探明金储量800 t,成矿潜力巨大。莱西市山后金矿区位于夏甸大型金矿床以南,旧店金矿田的北部,招平断裂带的中南段,由山后、北泊、萌山3个矿段组成。随着招平成矿带研究和控制程度的不断增高,显示该区成矿潜力较大。但是,对其成矿规律的研究仅局限于夏甸金矿床以北,对以南地区金成矿规律的研究力度不够。我们从构造应力场方面分析了该区段金成矿地质条件,并对该区成矿远景进行了评价。
1017高地银铅多金属矿区是近两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发现的一处岩浆热液型银铅多金属矿, 大规模的地质普查和综合性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燕山晚期中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是主要矿源层, 褶皱和断裂提供了成矿空间。岩体中构造破碎带、构造角砾岩, 具有各种蚀变和矿化的地质体, 物探激电中梯测量圈定的极化率异常区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圈定的低阻地质体都是寻找银铅多金属矿的重要标志。1017高地具有形成大中型银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
吉林东部(延边)已探明大、中、小型金矿床(点) 39处, 是我国中生代火山岩热液型金矿床典型成矿区之一。通过对本区金矿地质特征研究及成矿作用分析表明: 区内矿床的形成在时空分布上与中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 区内赋矿围岩主要有遭受区域强烈蚀变的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各类火山岩和受区域构造控制的闪长玢岩、石英闪长斑岩(或花岗斑岩);金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 成矿溶液是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
砂宝斯金矿位于额尔古纳隆起的北东端,上黑龙江断陷盆地的边缘,共圈定5条工业矿体,平均金品位1.19×10-6 ,主要含水层为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砂岩、下寒武统额尔古纳组大理岩。通过分析矿区供水条件,指出矿区地下水贫乏、水质差,不能满足未来矿区生产、生活需要,需进行以地表水为主的供水,认为小东沟河可作为未来矿区首选供水源,开采时应注意钻孔封孔质量。
针对常规氰化法提取金银工艺具有浸出时间长,药剂消耗大等缺点,在浸出环节上采用高压浸出装置,对浮选后得到的精矿进行加压氰化提取金、银试验,采用部分正交析因法对加压氰化进行条件优化试验研究,并结合生产实践对常规氰化和加压氰化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由试验结果可知,当加压温度为55 ℃、压力为0.5 MPa、矿浆浓度32%、加压时间90 min、氰化钠用量为17 mL、氧化钙用量为2 g时,可以获得98.13%的氰化浸出回收率,比常规氰化回收率高出0.07个百分点,说明该方法在生产中使用是可行的。
提交矿区勘查报告时,为准确估计矿体的真实储量,根据规范要求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采用SD对拟提交报告的甘肃省阳山矿区360号脉中地质块段法中计算的储量进行核算,将2种方法计算的储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同时利用SD法的精度计算,对所计算的结果以及施工工程数进行预测,阐述了SD法对矿床勘查的指导施工意义。
成本最小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一直是矿山企业追求的目标,要实现此目标,必须在金矿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等环节进行优化管理,其中选矿阶段尤其重要。以云南镇沅老王寨金矿田开发为例,建立配矿数学模型,探求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金矿的最优利用模式,以实现最优控制条件下的最大综合效益的目标。
为了提高黄金产量, 三山岛金矿直属选矿车间经过对磨浮作业及配套设施的工艺条件及能力进行试验优化组合, 改变传统观念, 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能力, 经过很少的改造和投资, 选矿处理能力由原来设计的1 500 t/d提高到2 000 t/d, 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井下无轨设备作为完成矿山采、掘、运、辅助作业配套化生产任务的主要设备, 是集机、电、液、气一体化的产品, 技术含量高, 结构复杂, 因此加强管理尤为重要。针对无轨设备特点, 结合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矿山实际情况, 提出管理模式、阐述其优缺点并探讨如何避免劣势等, 对无轨设备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 以期推进矿山无轨设备管理的发展, 更好地服务于矿山工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