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5-2518
CN 62-1112/TF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1994年, 第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4-12-30
  

  • 全选
    |
    矿产勘查
  • 蔡新平, 刘秉光
    J4. 1994, 2(6): 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矿床的分布及其规模与容矿岩系的金丰度值没有必然的联系,成矿环境的活化能才是最本质的要素。在金矿集中区,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无不与深大断裂带相伴随的事实暗示j那些具有巨大贯通能力的深断裂带,释放j来自深部的活化,提供了环境的活化能。因此搞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深断裂带的结构及其与金矿床的成因联系,应成为区域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预测的重点。

  • 张宝林, 淳于树菊, 宋长春
    J4. 1994, 2(6): 1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大、小措安岭北部地区砂金矿床的研究,提出j多年冻土区砂金成矿的八个特点;并从机械、化学、生物综合因素作用及演化的角度,详述了多年冻土区砂金成目模式。

  • 牛树银
    J4. 1994, 2(6): 1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金的特性及太行山地区的找矿实践,认为在空的成矿控矿诸因素中,构造变形为主导控制因素。根据变形构造特征。提出在太行山中北段地区除继续寻找与变质杂岩核有关的石湖式金矿外,要注意寻找拆离滑脱带型金矿床。

  • 杨振德, 张秀棋
    J4. 1994, 2(6): 2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核含全达到n·ppm级,较地壳和地幔含金量高出数百倍和近千倍,是金成矿的重要初始矿源。地核中的金在多种地质作用下,从核向壳迁移主要是沿着穿透地慢和地壳的深洞随岩浆(气液)上升,并在地壳上部的多期次侵入的复合岩体内部和附近,以及火山口外围成矿,称为深洞成矿。它是金的重要成矿作用。
            深洞(构造)在地球深部类似于地幔柱,在地壳上部为复合岩体、长期活动的火山口、以及复合岩体形成之后或火山喷发停止之后仍有含矿气液长期上升,将这样的地区从上到下纵向联系起来,称为深洞构造。

  • 伊丽莹, 周作侠
    J4. 1994, 2(6): 29-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区绿岩套钯、金背景值研究结果很不一致,本文探讨了钯的分析方法及其地质意义,提出了金的赋存状态及其成矿意义,为成矿理论——深熔作用提供了佐证。

  • 邓彤
    J4. 1994, 2(6): 36-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回收溶解金的几种主要技术,包括锌置换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法,以及正在开发的其他方法。评述了其最新发展,比较了它们各自的长短及适用范围。同时也指出了溶解金回收技术中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