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祁雨沟金矿区的区域成矿背景、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结合构造叠加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探矿成效,对区内角砾岩型金矿床的深部成矿前景进行了预测,确定了找矿方向。
介绍了祁雨沟隐爆角砾岩体和金矿床地质特征,采用样品统计方法,针对不同的矿床工业指标,对矿区资源利用现状和低品位资源利用条件进行分析,确定了该矿区金矿床新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并对该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了评价。
位于西秦岭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的寨上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1个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寨上金矿床的矿石建造可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两大自然类型。其中原生矿石建造又可分为6种:碎裂岩型、碎裂岩化碳质板岩型、碎裂岩化粉砂质及泥质板岩型、碎裂岩化灰岩型、钙质板岩型和强硅化蚀变角砾岩型。根据热液矿脉中矿物特点,可将矿石中矿物共生组合分为少硫化物—石英类、含As黄铁矿—毒砂—石英类、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白钨矿—方解石类和少硫化物—碲化物—碳酸盐类。在矿床形成过程中,深源热液参与可能对金的活化迁移起到重要作用,构造体制转换使流体稳定体系发生改变而造成金的富集成矿。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
安徽省地处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和大别造山带3个Ⅰ级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活动历史长,地质作用复杂多样,不同区域金属成矿差异巨大。按照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不同,将安徽省境内的金矿划分为皖北蚌埠、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古陆东段等金成矿区带。阐述了各个成矿区带成矿地质背景、主攻矿床类型。根据各个金成矿区带成矿地质特征,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结合重砂信息,利用GIS系统,进一步圈定了不同级别的找矿远景区16处,其中A级7处,B级5处,C级4处。
金山、马泉矿床定位于礼县—白云—山阳大断裂西段膨大、分支锐角夹持区,通过对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成因等要素的对比分析,认为矿床地质特征相似、成因相同或类似。金山、马泉金矿的金源很可能来自中石炭统;硫来自深部,可能由岩浆水提供;成矿热液水由大气降水与岩浆水、变质水混合而成;矿床是在中低温、弱酸性、弱氧化—还原介质、弱矿化度条件下形成的微细浸染型热液金矿床。这2个矿床应为同一个矿床,在以后的地质勘查中应统筹考虑(特别是2个矿床的结合部),扩大现有矿床规模。
根据甘肃省白银市Ⅰ号铜铅锌金银矿普查区的地质条件,利用地电化学提取测量、土壤吸附相态汞测量、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大功率瞬变电磁法等物化探方法进行找矿预测研究。通过对物化探异常的综合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地质特征,确定在该区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在测区内圈定了4个深部找矿靶区,首选3个深度均在300~600 m范围的2-Ⅲ、10-Ⅰ和10-Ⅱ号找矿靶位进行优先验证,据此综合研究结果,可知利用此类物化探方法组合在该区寻找隐伏矿床是可行的,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内蒙古中东部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选择B层-5~+40目粗粒级的风化岩屑样品可以有效地排除风成砂的干扰,突出成矿及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以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白音查干银(金)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为例,介绍该景观条件下开展岩屑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技术以及应用效果。在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开展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可以快速、准确地圈定出矿化蚀变带的范围,提高找矿效果,是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
1017银铅多金属矿位于德尔布干成矿带南延与东乌旗—梨子山成矿带西南段交会部位。矿床主要受褶皱和韧性剪切带控制,通过分析控矿构造来探讨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并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
洛坪金银铜矿普查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东部,属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普查区构造线总体上呈EW向展布,核桃园断裂贯穿其中部,为商丹断裂的次级断裂,它是在区域韧性剪切带基础上演化而成的脆性断裂带,该断裂控制着区内的地层分布,是北部下元古界与南部泥盆系的分界线。区内有岩浆侵入,构造发育,成矿条件极为有利。通过分析研究商州洛坪金铜多金属矿普查区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化蚀变等特征,进行找矿潜力预测,推断该区具有良好的金找矿前景。
谢坑金铜矿产于岗察岩体北接触带,矿体赋存于二叠系大关山群上岩组大理岩、砂板岩与中酸性岩体接触带部位,有3个含矿段,NW向断裂及NE向次级断裂为主要控岩、控矿构造,而NE向主断裂则是主要导矿构造,通过研究地质特征,初步认为矿床属矽卡岩型、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复合型金铜矿。
拉克湖—红水川地区的地质—构造—物化探资料表明:该区具有寻找铜(钴)金等矿床的良好的成矿背景,是东昆仑重要的成矿带。北部东昆仑南构造带的主攻矿种是Cu、Co、Au,其次是Pb、Zn、W,矿床类型为与华力西期基性—中基性海相火山岩有关的火山喷流沉积型SEDEX、VHMS型铜金钴矿、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热液脉型贵金属及多金属矿和叠加改造型矿床;中部重视洪冲积型、现代砂矿型砂金和膏盐矿床;南部主攻矿种为Cu、Co、Au,其次是Ni、Fe、Cr矿床类型为布青山群中与华力西期基性—中基性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铜钴、铜金矿,伴有基性—超基性岩侵入的镁铁—超镁铁质岩浆熔离型的镍矿和结晶分异型的铬铁矿。
通过地电提取在大尹格庄金矿的试验剖面应用,结合样品与元素变量的对应分析,通过对多个元素异常进行筛选,认为地电提取中的主成矿元素异常可以有效地指示深部隐伏矿体赋存部位及矿体延深,有着常规化探方法无法比拟的找矿效果。
山后—北泊矿区位于招平断裂带中南部,该区岩石受多期次的构造应力作用,变形特征明显、显微构造发育,断裂带中韧性、脆性显微构造比较发育,通过与地壳不同构造层次上显微构造特征进行对比,可以确定该区所处构造层次为中上部,岩石变形经历了韧性—韧脆性—脆性过程,与金矿化形成关系密切。
贡果亚陇地区地处巴颜喀拉山西端,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巴颜喀拉山晚印支造山带的可可西里—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成矿区划属于巴颜喀拉山印支—燕山期金、锑成矿带,处于多期构造的交会、复合部位。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区成矿地质背景,查明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等,通过地质、化探及地表探矿工程等手段进行查证和追索,缩小找矿靶区,现已圈定了4处Au、Sb显示较好的土壤异常并发现较好的金矿线索,认为本区具备较好的金矿成矿远景。
吉林省南岔金矿石中金的粒度微细且多被硫化矿物包裹,与砷关系极为密切,浮选回收率较高,含砷金精矿氰化金浸出率仅为30%,难以回收利用。采用细菌氧化—氰化提金工艺小型和连续扩大试验研究,金浸出率达到97.00%,指标较为理想,较好的解决了该含砷金精矿难处理的问题。
使用手持GPS可以为地勘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通过介绍GPS所采用的WGS-84坐标系与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区别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使用北京54坐标系时不同地区GPS参数不同的原因;举例说明参数计算设置,跨带参数改正, 3°带和6°带坐标转换;如何运用GPS 进行探槽定位和地化剖面测量;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而促进地勘工作的发展。
三山岛金矿是我国特大型地采黄金矿山之一,也是地采机械化装备程度最高的黄金矿山。新立矿区原设计采用脉内点柱式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因上盘矿岩比较破碎、开采难度比较大、矿石贫化损失率比较高,为此设计了独特的上盘进路与下盘水平联合采矿法开采矿石。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联合采矿方法不仅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适用,而且安全可靠,可为地质条件相类似的矿山借鉴。
根据焦家金矿区残采中段的开采技术条件,结合矿山的具体生产情况和条件,对残采中段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设计,布置生产、地质探矿,不断增加资源储备。通过加强施工管理,采用自下而上分层进路法、有计划地对其房柱及矿柱进行连续回采,实现资源的充分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