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5-2518
CN 62-1112/TF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2-28
  

  • 全选
    |
    矿产勘查
  • 孙爱群,牛树银,张建珍,陈超,马宝军,王宝德,张晓飞,张福祥,刘成
    J4. 2012, 20(1):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的控矿作用与深部过程密切相关。华北东部地区在经历了古生代漫长的稳定地台演化阶段后,于燕山运动时期进入了地幔热柱演化阶段,而胶西北成矿集中区则进入了以莱阳地幔亚热柱与其外围郭家店幔枝构造的发展演化阶段。核幔源Au元素以气—液的形式,经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迁移到幔枝构造的有利部位集聚成矿,从而构成了环绕郭家岭幔枝构造的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同时,提出了焦家断裂为幔枝构造北西缘的主拆离(断裂蚀变岩)带,三山岛断裂是拆离带上盘铲状断裂的基本认识,并据此指出了该区进一步找矿方向。

  • 马宝军,高风刚,牛树银,张祥信,孙爱群,陈超
    J4. 2012, 20(1): 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石湖金矿田位于太行山构造—岩浆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阜平幔枝构造的核心位置。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决定了矿脉的分布特点及成矿模式。通过对矿区构造应力场及成矿作用要素的综合分析,得出如下认识:①NNE向的边界断裂活动使矿区受左行扭压变形,形成了NW、近SN向2组共轭剪节理系,其产状稳定,规模较大,叠加于阜平期形成的复式褶皱之上;②沿深断裂活动的侵入岩株形成局部应力场,邻近岩体形成拱张性应力场,在较远处(石湖和西石门)形成了近NW向的挤压应力场;③岩浆活动晚期成矿热液以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为通道由深向浅、由SE向NW运移,矿区内石湖、西石门地区NW向节理处于张性环境,成为首要的容矿空间及富集成矿区,而SN向节理则处于挤压闭合状态,成矿不佳;土岭地区处于拱张性环境,不同产状的裂隙均遭受了热液矿化作用,但成矿规模有限。

  • 赵炳新,王文东
    J4. 2012, 20(1):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区位于东乌珠穆沁旗—嫩江Ⅲ级成矿带之多宝山—黑河Ⅳ级铜、钼、金、铁、锌成矿亚带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近年来,通过开展省补“矿调”项目,相继在该区发现了一批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矿点和矿产地,显示了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航磁异常与金成矿关系,对研究区主要的控矿因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初步建立和总结了本区的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为该区下一步金矿找矿指明了方向。

  • 黄蔚阁,罗先熔,黄学强,董艳秋,李春阳
    J4. 2012, 20(1):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黑龙江省漠河县八里房矿区深部找矿问题,根据矿区地质条件,运用地电化学提取金属测量方法在该区开展找矿预测工作。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区4号线作为地电提取的试验剖面,通过试验研究,发现4号线穿过一条蚀变破碎带,经工程揭露显示有金矿体存在,从而证明采用地电化学方法在八里房矿区寻找隐伏金矿是可行的。通过分析地电化学异常特征,在测区范围内圈定了2个深部找矿靶区,认为测区中西部较深部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 王凡,赵磊,王金荣,马锦龙,张伟,何彦斌,刘昆鑫
    J4. 2012, 20(1):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甘肃中南部祁连造山带中、东段和西秦岭西段部分地区埃达克质岩体分布特征和成岩成矿的构造背景及其演化过程的研究,分析了与其相关的斑岩型Cu、Au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地质条件和埃达克岩型Cu、Au矿成矿模式,为该地区确定更有效的找矿勘探方向及勘探部署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

  • 马久菊,张永强,望开磊,巩英建,王钊,李志强,赵佳祥,魏江,杨亚娟
    J4. 2012, 20(1):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宽沟金矿位于北秦岭褶皱带西南缘,矿床严格受构造控矿,雨子沟次级断裂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区内侵入岩体十分发育,石英正长岩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基于热液型金矿床的成矿理论,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技术,在该区开展深部盲矿找矿工作,建立了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矿区构造叠加晕分析结果显示,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征。通过研究该区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识别出不同成矿阶段所形成的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确定了盲矿预测标志,提出了盲矿靶位,初步验证己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 刘吉民,张纯歌,王晓勇,常立海
    J4. 2012, 20(1):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虎拉林金矿位于额尔古纳成矿带北段,属于与斑岩体有关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褐铁矿和黄铜矿,同时也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长石。矿石的主要结构为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交代和包含;矿石的主要构造为浸染状、角砾状、脉状和团块状。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银金矿,其形态以角粒状、尖角粒状、长角粒状和麦粒状等居多,以中细粒者常见,最大粒度为0.38 mm×0.42 mm×0.06 mm。金的赋存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其次是裂隙金和包裹金。依据矿石中金矿物粒度和赋存状态特征,建议矿石的磨矿细度选择以10 μm为宜,并可采用重选—浮选法进行选矿。

  • 赵忠孝,王凤仙,金文洪
    J4. 2012, 20(1): 37-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河坝金矿床产于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中,矿体表现为产于剪切带中的一系列断续分布的透镜体,单矿体走向长50~150 m,矿床类型属于剪切带控制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先期勘探中,由于未发现矿体侧伏规律,导致很多勘探钻孔未见矿,认为矿体深部延伸有限,因此,将干河坝金矿规模定为小型金矿。通过近几年的矿山开发和勘探实践,发现金矿体为一系列向东侧伏的矿柱,侧伏角40~55°,单矿体延深远大于延长,工程控制矿体垂深>300 m。同时,运用矿体向西复侧伏的规律,进行矿区深部及外围探矿,取得很好的找矿效果,极大地节约了勘探成本。在总结矿体侧伏规律和最新勘探进展的基础上,重新认识矿区的资源潜力,认为干河坝地区具有形成中—大型金矿的找矿前景。

  • 董传统
    J4. 2012, 20(1):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太平岭成矿带的东南端,老黑山晚古生代断陷内存在多处以金、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及矿化点,由于对矿床的成因类型等研究很少,致使勘查、采矿等受到限制,对成矿规律的预测更是困难重重。在综合分析东宁县九佛沟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地质控矿条件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原岩光谱测试分析、流体包裹体测试等手段,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机制等。研究认为该矿应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这为矿区进一步勘探和深部、外围勘查以及在老黑山晚古生代断陷一带进行靶区预测等奠定基础。

  • 许洪元
    J4. 2012, 20(1):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石井金银矿床赋存在侏罗系屯田营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由2条金银矿化带和14条矿(化)体组成,受断裂控制明显,矿化主要富集作用与火山热液活动有关。在中生代的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环境下,含金、银等成矿热液受热动力和沸腾作用而富集,因降温、减压作用而沉淀富集成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围岩,成因类型为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火山热液型,工业类型为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型,具有良好的地层、脉岩、构造、矿化蚀变和地球化找矿标志,区域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潜力较大。

  • 王振宇,刘玉,胡军海
    J4. 2012, 20(1):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吉林省珲春—汪清地区是我国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中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之一,区内金矿床(点)众多。按矿床成因对区内已知金矿床进行了分类,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关系及主要金矿床硫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并对成矿时代进行了探讨,总结出该区金矿床主要受EW向断裂带控制,与火山岩—次火山岩密切相关,成矿流体中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在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找矿预测。

  • 李怀乾,沈柳生,贾兴杰
    J4. 2012, 20(1): 5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山寺矿床是舞阳铁矿田内的三大矿床之一。目前,在经山寺矿区500 m以上已探明资源储量22 409万t,其外围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根据矿体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构造变动特点,分析该区矿床成因类型、找矿潜力和找矿方向,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并达到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目的。研究认为,矿床是在滨海环境下直接沉积形成的,矿床类型为与绿岩带有关的阿尔戈马型条带状建造铁矿床。在矿区已控制的范围内,矿层继续向深部延伸且厚度无变薄趋势;另外,矿区西侧外围及南侧500 m以下仍有较大的找矿空间,下一步找矿方向应锁定在经山寺至铁山矿区的15 km范围内,以及从舞钢市姚庄至叶县南房庄20 km内的三角地带。

  • 赵海滨,李杰美
    J4. 2012, 20(1):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水泉铜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卡拉麦里成矿带西段,产于铜背景值较高的火山岩—安山岩中。卡拉麦里深断裂呈NWW-EW向自区内北侧穿过,带内岩石均已发生变形、变质,与近EW向次级构造及裂隙构成导矿和容矿空间。岩浆活动经历华力西早、中、晚多期次侵入,超基性岩、黑云母花岗岩、更长花岗岩、霏细斑岩及火山岩广布区内,构成特定岩浆建造与矿床的时空联系及多期次成矿物质的叠加。铜矿(化)体赋存于蚀变安山岩中,与层位、构造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并严格就位于次级网脉状构造和裂隙中,矿化与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密切相关,并接受后期石英闪长玢岩脉的成矿叠加。细脉发育部位,矿化富集增强。

  • 郑宗学,王旭春,覃泽礼
    J4. 2012, 20(1):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中生代弧—盆区,西金乌兰—玉树消减杂岩带内,处于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三江”成矿带内,研究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对于“三江”成矿带青海段的找矿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通过研究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岩石化学特征发现,该矿床具有活动性陆缘岛弧带的成矿特征。从赋矿岩石建造、矿体形态、矿石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特征来看,该矿床属于长英质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型),其成矿模式与日本“黑矿”极为相似,属黑矿型。

  • 徐欢,窦洪伟,张正虎,张志强
    J4. 2012, 20(1): 7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拉山口银铅锌矿床的发现是近几年来在青海省鄂拉山成矿带上找矿的重大突破。该矿床主要产于晚三叠世(鄂拉山组)陆相火山岩地层中。以鄂拉山口银铅锌矿区多年勘查成果为依据,从地层、构造、火成岩、围岩蚀变、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等方面,对鄂拉山银铅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具备良好的找矿前景。矿床成因受火山喷发—喷溢及酸性熔岩的影响,矿体产于复杂的(流纹质、安山质和英安质)火山角砾凝灰熔岩组合中,形成以硫铁矿化为主的铜银铅锌矿化体,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后期NW向断裂及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最终形成了受火山机构和NW向断裂控制的矿床格局,综合分析,该矿床属于陆相火山—次火山岩(热液型)矿床。

  • 技术前沿
  • 任洪胜,邢洪波,刘新艳,郭宏
    J4. 2012, 20(1):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辽宁丹银、三道沟浮选精矿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精矿中金矿物粒度细小,绝大部分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存在,金的赋存状态以包裹金为主,靠机械磨矿很难使这部分金单体解离或暴露,致使精矿金的氰化浸出率仅为15.00%左右,难以回收利用。采用细菌氧化—氰化提金工艺,在矿石细度-0.040 mm占95.00%(-0.075 mm占99.50%)、氧化矿浆温度为42 ℃、矿浆pH值在1.2~1.5之间、矿浆浓度15%、细菌氧化12~13 d的条件下,丹银、三道沟及混合精矿氧化渣氰化金浸出率分别为95.00%~95.47%、94.20%~94.62%和95.04%~95.11%,银浸出率分别为76.00%、74.21%和75.11%,指标较为理想,较好的解决了该含砷金精矿难处理的问题。

  • 李石桥,贾红芳,谢杰桥,刘多林
    J4. 2012, 20(1):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为一超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主要受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控制,矿区出露岩性主要为千枚岩、灰岩及斜长花岗斑岩。区内地下水及地表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较简单,通过分析区内第四系孔隙水、层状岩类基岩裂隙水、块状岩类基岩裂隙水和构造带脉状裂隙水4种类型含水层,初步探讨了大气降水及各类含水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以及坑道涌水对采矿的影响,对于区内矿床涌水提出采取地表水防治结合矿坑水进行防治的建议,并对区内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初步建议,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 王成钊,宋立昌,战澍楷,薛汝和,王智业,原英君
    J4. 2012, 20(1):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510 m、-333 m井下临时水泵房IH100-65-315/75KW水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轴承使用寿命短、轴承箱轴承孔同轴度公差尺寸差和轴密封泄漏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改造措施。试验对比研究表明,经过水泵技术改造后,仅在-510 m泵房的应用每年可节约电量5×104 kWh,年节约电费支出3万余元;通过安装DSF动密封填料后,由于水泵泄漏量减少,水泵排水量明显增大;水泵的技术改造,减轻了维修工作量,使备件消耗下降,提高了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降低了故障率,为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改造效果明显。

  • 王弘,黄丽,郭金溢,胡杰华,陈启结,马龙
    J4. 2012, 20(1): 8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钠基膨润土比储量较丰富的钙基膨润土具有较高的膨胀容、阳离子交换量以及较好的胶体悬浮性等物化性能,因此要对钙基膨润土进行钠化改型,提高其应用价值。在介绍膨润土的钠化改型原理及工艺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湿法钠化改型工艺,并论述了该工艺中的钠化剂类型、钠化温度与pH值等因素对膨润土钠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某地膨润土的钠化研究表明,使用4%的NaCO3,调节pH值至9~10,再加热至70 ℃,可取得较好的钠化效果。同时指出,为得到高附加值的钠化膨润土,工艺条件优化是湿法改型的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