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东桐峪特大型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迭加晕特征,建立了金矿床的构造迭加晕的理想模型,确定了矿区深部盲矿体预测标志,并取得了理想的找矿效果。
358高地岩金矿矿体产于晚白垩世花岗斑岩侵入体中, 含矿岩石为石英脉, 矿体近于平行排列, 具有膨缩和分支复合等特点, 品位变化较大, 该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式含金石英复脉型矿床。
通过对东安金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及成矿机制的分析, 提出了该区潜在的找矿前景。
断裂构造主要有两组, 北西向断裂为基底构造继承和改造的产物。北西向断裂是本区主要的导岩、导矿构造, 浸染状金矿石为主要的矿石类型, 约占矿石总量的60%, 呈他形粒状、浸染构造, 金属矿物含量约占5% ~ 15%,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 次为毒砂、方铅矿等。
探讨了破碎带下矿体开采引起地表沉陷的地质现象和产生机理, 并介绍了离散元法的原理和常用离散元软件UDEC的特点及其控制参数的选择方法, 利用该软件结合某铜矿山的具体工程地质情况, 对破碎带下采矿产生地表沉陷的地质力学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 验证了该机理的正确性。
碱性热压氧化预处理工艺是国际上通常选用的可规模开发利用的有效的难选冶金矿预处理技术。对某卡林型金矿进行了碱性热压氧化预处理试验研究, 系统研究了碱性热压氧化预处理工艺的矿浆浓度、碱用量、温度、压力、时间、矿石粒度、SAA用量、碱性介质、热压前化学预处理、添加催化剂等的影响规律。在矿石粒度90%-325目、矿浆浓度20%、Ca(OH) 220 kg/t + 片碱10 kg/t、热压前化学预处理24 h、催化剂2 kg/t、SAA 0.1 kg/t、压力3.2 MPa、220 ℃条件下预处理时间3 h, 硫的氧化率达到98%以上, 金的浸出率达到95%以上。
为了提高矿山生产技术, 降低矿山生产成本, 在矿石回采的过程中采用木支天井代替原有的矿柱天井。其技术条件是成熟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对焦家新型尾砂胶结材料在矿山充填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了新型尾砂胶结材料在充填中与传统胶结剂的不同特点,提出了解决建议。
根据我矿井下现行充填工艺, 我矿充填成本高达10. 52元/吨, ( 含电费、工人工资、水泥消耗) 是影响我矿采矿单耗的一大因素,为此我们以降低充填成本、确保两率指标、提高回采工效为原则, 通过外出参观学习, 内部探讨研究, 提出了用新型尾砂固结材料替代水泥进行胶结充填的新观点, 通过充填系统改造、充填管路更换、充填线路优化、实验室试验、工业试验一系列工作的开展, 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填体早期强度得到提高、贫损两率指标较好控制、充填单耗降低、安全条件得到改良。其经济效益显著, 其社会效益则不可估量。
介绍了H P型圆锥破碎机在黑色及有色金属选矿厂设计及改造中的应用情况, 生产实践证明, H P型高效圆锥破碎机破碎产品中0 ~ 5mm 粒级的粉矿含量显著高于国产老式圆锥破碎机。不改变碎矿工艺, 以最小的投资实现—多碎少磨 , 大幅度提高了球磨机的生产效率及选矿厂的处理量, 取得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