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QQ群聊

img

官方微信

  • CN 62-1112/TF 
  • ISSN 1005-2518 
  • 创刊于1988年
高级检索

黄金科学技术, 2019, 27(4): 609-620 doi: 10.11872/j.issn.1005-2518.2019.04.609

采选技术与矿山管理

产业链安全视阈的稀土资源开发负外部性反哺机制研究

许礼刚,1,2,3, 王妤歆,1, 关景文1

1.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2. 江西理工大学矿业发展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3.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Negative Externality Feedback Mechanism of Rare Earth Resourc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hain Security

XU Ligang,1,2,3, WANG Yuxin,1, GUAN Jingwen1

1. 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341000,Jiangxi,China

2. Mining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341000,Jiangxi,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High Efficiency Mining and Safety for Metal Mines (Ministry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通讯作者: 王妤歆(1994-),女,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矿产资源管理研究工作。wyx1204@126.com

收稿日期: 2019-02-01   修回日期: 2019-06-26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8-08

基金资助: 2017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重点项目“生态文明视阈下赣南稀土资源开发负外部性补偿策略研究”.  17ZK14
2017年度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赣南离子型稀土开发过程中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GJJ170506
2017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产业链安全视阈的稀土负外部性补偿机制研究”.  KYZX2017-2

Received: 2019-02-01   Revised: 2019-06-26   Online: 2019-08-08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许礼刚(1980-),男,安徽桐城人,副教授,从事矿产环境管理研究工作just20040606@163.com , E-mail:just20040606@163.com

摘要

稀土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其地位重要性突出,但由于其开发过程中的负外部因素长期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稀土产业链的安全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国稀土资源开发造成的负外部性主要为生态环境破坏。针对这一负外部性对我国稀土产业链安全产生的威胁,结合反哺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出构建我国稀土产业链纵向反哺机制,即稀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内部的负外部性共担行为。通过对反哺流程、反哺阶段、反哺方式、负外部性计量和反哺标准等进行探讨,主张重点从资金、技术和人才3个方面建立健全我国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反哺机制。研究认为: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等推进稀土产业链反哺机制的建立而不是起主导作用,稀土上下游企业应当减少对政府治理的依赖性,使影响稀土产业链安全的负外部性内部化解决而不涉及或较少涉及稀土以外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稀土上下游关联产业治理生态环境破坏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减少稀土产业链负外部性,进而推动我国稀土产业链安全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产业链安全 ; 稀土 ; 负外部性 ; 反哺机制 ; 生态补偿 ; 环境治理 ; 上下游协同

Abstract

As a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in China,rare earth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Rare eart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new energy,energy conserv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other emerging fields,and is known as the treasure house of new materials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the vitamin of modern industry.The prominent negative externalities in China’s rare earth industry has a long histor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are earth resource.Th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mainly include short and narrow industrial chain,insuffici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of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caused by resource development,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saf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rare earth industrial chai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the negative externa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rare earth on the safety of China’s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analyzing the security threats in China’s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such as uneven development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the existing mining area governance exist hidden dangers.Therefore,putting forward to construct the vertical feedback mechanism of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 security.That is,the negative external sharing behavior of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rare earth.And the feedback process,the feedback stage,th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measurement and the standard of feedback were discussed.The influence of negative externalities in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 security is solved internalization,so it will not involve or less involve industries other than rare earth.Finally,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apital,technique and talent feedback,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of feedback control was put forward,sugges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s a guiding role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policy rather than a leading role in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 feedback mechanism.And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are earth enterprises should reduce reliance on the government governance.Solving the internalization of negative externalities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 and involving little or no factors other than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rare earth coordination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feedback.In a certain extent,Feedback mechanism can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rare earth associated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y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and motility.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vertical feedback mechanism of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a new governance path to offset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ternalities is sough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af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

Keywords: industrial chain security ; rare earth ; negative externality ; feedback mechanism ; eco-compensation ;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ynergy

PDF (86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许礼刚, 王妤歆, 关景文. 产业链安全视阈的稀土资源开发负外部性反哺机制研究[J]. 黄金科学技术, 2019, 27(4): 609-620 doi:10.11872/j.issn.1005-2518.2019.04.609

XU Ligang, WANG Yuxin, GUAN Jingwen. Negative Externality Feedback Mechanism of Rare Earth Resourc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hain Security[J]. G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27(4): 609-620 doi:10.11872/j.issn.1005-2518.2019.04.609

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誉为“21世纪新材料宝库”和“现代工业维生素”。当前我国工业化发展进入中后期,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下,稀土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我国是全球稀土资源开采、消费大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稀土产业链短而窄、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技术不足以及开采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突出[1]。由此可见,如何通过合理的产业链设计,将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代际外部性和环境外部性反映在矿产资源价值中,使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由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链优势,促进稀土资源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关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研究,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内部化及其成本核算。例如,Pigou[2]提出通过资源税的方式将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内部化;Michale[3]认为环境成本应该被反映在资源性产品的定价机制中;徐辉等[4]认为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负外部性已经超过外部经济性,有必要通过外部性成本的办法补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李争等[5]通过博弈论分析矿区生态补偿各方利益,认为政府应当加强对矿产企业的监督,实现生态补偿治理;马国霞等[6]定量分析了我国三大稀土富集地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成本,认为以现有稀土价格扣除稀土企业治理生态环境的成本,我国稀土企业的利润均为负数。二是生态环境负外部性治理。例如,Smoot等[7]从政府技术、责任、文化和价值观角度分析了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势;陆世宏[8]认为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应该由原来的政府单一治理模式转变为多方主体共同协作模式;桂梅等[9]认为政府应该从政策和资金上对我国老矿山予以扶持,弥补市场资源配置的不足;许礼刚等[10]总结了国际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认为各国政府对当地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起到调控作用。

综合以往国内外有关稀土等矿产资源负外部性治理的研究可知,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较少聚焦在稀土等矿产资源产业链本身,因此,剖析影响稀土产业链本身的负外部性因素并合理调整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模式,有利于我国稀土产业链的安全健康发展。对于矿业资源开发和利用产业链来说,政府主导治理属于外生变量,因此应提升产业链自身的竞争力,发挥产业链的能动作用或“造血”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在市场反哺机制下,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产业链下游生产的工业化产品所表现的正外部性,如新材料优越的性能提高了生产率、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降低了能耗并减少了污染,销量增加或价格提升,给产业链下游企业带来成本上的节约或产品利润的增加,同时自然环境得到改善,而下游企业并没有额外的付出。产业链下游则可以通过资金、技术等方式反哺、治理产业链上游因资源开发带来的负外部性,补偿产业链上游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把这些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处理,不延伸到产业链外部。这种反哺补偿是否合理?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这种补偿?产业链上的正负外部性应如何计量?反哺的标准和规模如何确定?本文以探讨和研究这些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负外部性威胁,寻找一种产业链上外部性内部化治理、正负抵消的新路径,提出构建稀土产业链纵向反哺机制,以期完善负外部性治理理论,维护国家稀有资源安全,促进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1 相关概念阐释

1.1 产业链安全

产业链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蔡俊煌等[11]认为产业链安全是产业链能自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益上的可持续循环并且不受外界威胁的状态;何维达等[12]认为产业安全是指一国产业具有足够的抵抗能力应对来自国内外的不利因素,并能够保持各产业部门的均衡协调发展;李然等[13]提出产业安全链新理论,认为有必要结合产业外部生态安全对产业链安全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我国对于产业链安全问题的理论重心已经从过去重点关注外来投资带来的威胁和国家对产业的控制权,逐渐转移到国家战略性等重大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问题上,新常态下的产业链安全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对于矿产资源产业而言,产业链安全的前提是必须保证资源安全,在其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及发展构成威胁。矿产资源安全在广义上包括供给安全(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环境安全与代际资源安全)2个方面的内容[14]

关于稀土等金属矿产业链安全问题,近年来国际上提出关键矿产资源(Critical Minerals)的新概念,是指随着新能源、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安全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稀土等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的总称[15]。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先后发布了本国的关键矿产发展战略,以降低因关键矿产供应链中断产生的产业链安全问题,使产业链安全和经济发展得到保障。如2017年美国政府签发的《确保关键矿产安全和可靠供应的联邦战略》第13817号行政令,强调要确保关键矿产的资源安全与有效供给;2018年欧盟发布了《关键原材料和循环经济》报告,报告中列出了含稀土金属元素在内的27类关键金属,为加强关键矿产资源的战略统筹能力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这些关键矿产资源的供给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因此,从产业链安全的角度研究稀土这一关键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对保障我国资源安全、提升产业优势具有积极作用。

1.2 稀土产业的负外部性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负外部性的问题逐渐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从最早的庇古税到科斯定理,国内外学者就如何有效解决环境的负外部性问题展开了探讨。贾丽虹[16]认为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存在方式;张军涛等[17]则指出了负外部性的代际影响;李寿德等[18]从环境视域把负外部性归因于经济个体在独立利益上的冲突;Han等[19]认为可通过经济激励降低产业负外部性。产业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外部性不仅制约了产业链的安全健康发展,更阻碍了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现阶段,中国稀土产业的负外部性主要是指稀土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社会造成的额外经济损失,目前这种损失不能得到合理的补偿,也未在稀土价格中体现[20]。一方面,稀土上游企业在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冶炼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开采技术落后产生和排放大量的“三废”污染物(表1),对人体和生态环境均产生严重威胁,稀土重金属元素进入地下水,会导致矿区周边水体和土壤中稀土元素、重金属和浸矿剂污染比较严重[21],矿区居民通过食物链每日平均摄入稀土元素之和为295.33 μg/kg,这一数据远高于稀土元素对人体亚临床损害计量的临界值,对矿区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22]。另一方面,根据传统的矿产资源耗竭理论,由于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有限性的特点,与非矿产资源开发成本相比,矿产资源开发成本不仅包括劳务成本和资本成本,还包含矿产资源的机会成本(资源补偿费),即因当代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后代人丧失了开发矿产资源的机会[23]。稀土资源是我国的新兴战略性资源,但其价格与价值严重不符,在治理修复阶段稀土下游也未对因开发稀土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资源补偿,长期以往势必产生资源安全问题。

表1   稀土“三废”中主要污染物

Table 1  Main pollutant of rare earth “three wastes”

三废含有的主要污染物
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氟化物(液)、总磷、重金属铅、硫酸盐、NH4Cl等
废气SO2、SO₃、氟化物(气)、烟粉尘等
废渣放射性核素Th、U等的化学废物、稀土抛光粉、钕铁硼废料、钐钴磁体废料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1.3 反哺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反哺,通常意义上讲,是指某项经济活动的受益方,需要通过一种特殊的途径与方式来补偿基础产业因资源耗费或是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负外部性,因而通常反映在工业对于其他基础的资源耗费型行业的补偿。而本文所提及的稀土产业链下游对上游的反哺,即产业链纵向反哺,是一种产业链内部的负外部性共担行为。借鉴反哺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已有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将“稀土产业链纵向反哺”初步定义为:因稀土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的修复价格补偿,即通过增加其下游价值,利用产业链下游产生的正外部性覆盖上游负外部性,但反哺成立的前提必须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矿产开发行为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这种反哺同样是由于我国过去无节制开采矿山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且稀土价值与价格长期不符,如今下游稀土利用企业对上游的历史旧账偿还。反哺理论在环境经济学中有关产业链纵向反哺的应用研究,即由产业链下游企业的正外部性补偿产业链上游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负外部性,目前还是非常少的。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稀土产业链纵向反哺机制的建立需要先明确上下游对于稀土开发负外部性的责任,因此反哺机制不适用于过去由于制度不完善导致责任主体难以确定的老矿山。

2 我国稀土产业链存在的安全威胁

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例,人类的文明史就是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历史,其过程暴露出我国稀土产业长期以来的弊端,对稀土产业链安全造成威胁。

2.1 稀土关联产业产生的负外部性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指出,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24]。依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对于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产业来说,此价值链即是建立在产业前、后向关联基础上的一种网络链,上游稀土资源开发为下游资源利用提供原材料的同时,还付出了稀土矿山周边大气、水和土壤等生态环境破坏的代价。纵观我国稀土矿产资源开发的历程,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期间,一直沿袭着计划经济的色彩,稀土资源开采的工艺依然是手工方法,受限于技术因素和工业发展速度缓慢,开采的总量规模不大,稀土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比较小。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家号召“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的矿产资源开发政策,工业上推行粗放式生产方式,此时,矿产资源开发的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民营开采涌现,大规模采掘使得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量有了大幅提升,在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导致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矿难事故频发,地下水化学污染严重,宝贵的稀土资源日渐枯竭,以及稀土蕴藏量世界占有地位持续下降等稀土产业安全问题突出。21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矿业发展的黄金期,我国稀土矿产资源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安全埋下了许多隐患。此外,还有一些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稀土矿产资源进行了掠夺性开发(以入股合作和合资等形式在我国大量投资稀土矿山进行开采,将所开采的稀土矿运回其国内进行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同时一些不法分子非法开采稀土进行盗卖,导致我国稀土产业链上游开发产能过剩且负外部性较大,而在此过程中,他们并没有为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工作付出应有的代价[25]。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全球经济增速变缓,矿产资源开发产业下行压力大,已进入产能过剩、需求疲弱、存量高及价格持续低迷的新常态,以前沉积的环境问题也日渐暴露。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解决矿产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迫在眉睫[26]。由此得出,稀土矿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稀土上游产业开发基础之上的,稀土矿的开采为工业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因此,为了保护稀土矿产资源产业价值链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及时有效地治理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负外部性,利用资源开发产业链的下游反哺上游,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创新路径。

2.2 上下游发展不均衡

近几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很多企业面临停产整顿的局面,上游企业稀土产品依然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形势十分严峻,影响稀土产业链安全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每年开采800~1 000万t的稀土矿石,如此大规模的稀土开采量会产生几乎同等数量的稀土尾矿,而大多数尾矿都是露天堆放,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面积;再加之雨水冲刷,导致尾矿堆存场所周边生态植被遭到破坏、地质灾害频发。此外,我国稀土产业及政府部门长期忽视稀土矿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稀土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高昂费用未能在稀土产品价格中得到合理体现。目前,我国稀土上游产业总体而言仍处于中低端水平,稀土产品附加值较低、低端开发产能过剩和核心技术不足等问题突出,使得产业链未能健康发展,产业链安全存在隐患。

在稀土高端应用和深加工技术领域的稀土产业链下游,如在稀土新材料的研发领域,我国的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比较欠缺,高科技稀土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相对滞后,一些以稀土作为原材料生产的重要元器件依然依赖进口。总体而言,我国稀土产品趋同性强、差异化弱,且稀土低附加值产品较多,体现技术水平的高端产品匮乏且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国内外对稀土高端产品的需求,相比之下无法获得较为可观的利润。制约我国稀土产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稀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也是提升我国稀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必要条件[27,28,29]

稀土行业的发展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产业链价值与安全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越往稀土产业链下游,稀土产业增值越明显,而当前我国六大稀土集团在介入稀土行业时仍然偏重扩大稀土上游产能,导致我国稀土产业上下游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对我国稀土产业链安全构成严重影响。随着我国对环保的重视度日益提升以及新兴战略产业的快速发展,稀土产业链上下游均衡发展是保证产业链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没有政府规制或行业制度等外力作用的前提下,仅单纯依靠事物本身的更替发展稍显缓慢,这就需要在政府引导下,由稀土上游开发产业与下游应用产业紧密合作、共担产业链负外部性,以满足未来对稀土材料产品性能的更高要求[30]。因此,尝试建立稀土产业链反哺机制,形成资源输入企业反哺资源输出企业的一种上下游合作模式,以促进全球矿产资源产业链的健康安全发展。

2.3 现有的负外部性治理方式存有安全隐患

针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外部性影响,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六条中明确规定了“谁污染环境谁治理”这一法律准则,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稀土价格未体现其环境成本,因此对于稀土产业而言“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准则尚存弊端,不能完全适用于稀土产业。

我国98%的稀土资源分布在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如表2所示,过去我国稀土行业在治理稀土开发带来的负外部性时,存在治理的资金代价高昂、治理创新性不足等问题,甚至还存在当地稀土企业开发稀土产生的利润总和远不及治理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费用,如此稀土开发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毫无意义,对我国稀土产业链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目前我国多采用政府行政手段管控以及政府转移支付的方式治理稀土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负外部性,这种“模式”有助于我国稀土产业链发展,但是无法调动稀土上下游关联产业参与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稀土产业链要维持长期的安全可持续性发展则必须发挥产业链自身的能动治理作用,政府和第三方企业只能起到一个协同治理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下游企业的力量,利用稀土下游企业与上游企业之间强关联性将稀土治理问题尽量集中在稀土全产业链上而较少涉及产业链以外的因素,能否将稀土终端产品的特殊性能应用于开采冶炼环节以减少负外部性的产生,能否通过上下游之间互帮互助实现互利共赢,值得思考。

表2   稀土产业链负外部性治理情况及其安全隐患

Table 2  Negative externality management and its safety hidden danger on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

序号治理情况安全隐患
12011年,江西赣州地区因稀土开采造成环境污染所需治理费用高达380亿元,而同年江西省51家主要稀土企业年利润仅为64亿元稀土矿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难以弥补环境治理费用,资金上不具可持续性
22013年,四川凉山德昌盛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用于稀土尾矿综合利用项目治理费用高昂,资金上不具可持续性
32015年,甘肃陇南尾矿库泄漏事故造成346 km河道受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达6 120.79万元,甘肃、陕西、四川三省共同开展治理修复工作政府失察失管,同时企业自主管理责任意识不强,尾矿库存在安全隐患
42016年下半年的首次对稀土六大集团打黑,对全国400多家稀土上游企业内部原材料、环保、能源消耗等方面进行严加管控产业链上游内部不规范,行业供需格局失衡,稀土价格长期低迷
52016年底,广东韶关政府完成对广东粤北地区稀土盗采设施的清理,并转运处理1 000多吨遗留废水政府管控不到位,开采及处理技术不足导致大量废弃物遗留
6截至2019年,赣州市累计完成废弃矿山环境治理面积91.27 km2,在资金方面向上争取支持,累计获国家补助资金8.5亿元政府主导矿山治理,将部分治理任务分配给上游企业,在资金上基本依靠政府支持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3 构建稀土产业链安全视阈下的纵向反哺机制

3.1 稀土产业链上纵向反哺机制

稀土产业链纵向反哺的主要特点是这种反哺方式无需产业链之外的元素介入,只涉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问题,其大致流程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这种反哺方式下,政府和行业协会等其他主体在此过程中只发挥协调作用,产业链下游通过提升价值、利益分享等方式反哺产业链上游,将下游产业剩余导入上游产业,实现产业链上各要素的自由流动[31]

图1

图1   稀土产业链上纵向反哺机制流程示意图

Fig.1   Flow diagram of vertical regurgitation-feeding on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


事实上,在稀土上下游企业对生态环境破坏足够重视的情况下,产业链本身就具备一定自我调节能力。但是我国稀土行业还未建立明确且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反哺机制,单纯依靠产业链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还难以弥补高昂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因此通过构建稀土产业链纵向反哺机制来促进产业链安全可持续发展值得尝试。具体来讲,现有的补偿标准无法弥补稀土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以及由此导致的后代资源使用福利损失,只有将上述2个方面的损失都考虑在内的反哺标准才能够实现对稀土矿区的充分补偿。稀土产业链上的负外部性衡量,即生态环境损失衡量,是对生态环境价值贬值的一种估计,是对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外部成本的计量。对稀土开采导致的矿区生态环境外部成本的充分测算是反哺标准确定的关键[32]。反哺治理的方式主要包括资金反哺、人才反哺、技术反哺、信息反哺、制度反哺和理念反哺等。其中资金反哺是最为常见和最主要的反哺方式,其他反哺手段都是以资金积累为基础,只是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别,实质上都是产业链下游通过政府财政对产业链上游的转移支付[33]。反哺机制的建立,主要是靠政府投入、市场反哺和社会参与三者的协调统一,借此,反哺主体把反哺要素传导给反哺对象[34]。构建合适的反哺规模和反哺结构,也是实现反哺绩效帕累托最优的关键因素。而反哺资金规模的确定,可以从2个角度入手:一是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效益的均等化为目标;二是以产业链下游负外部效应完全消失为目标。总之,负外部性反哺治理机制的构建和不断优化,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需要,是确保产业链上资源有效供给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在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2 反哺机制的阶段划分

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负外部性,一部分是可以修复的,另一部分是破坏后无法恢复的。对于可以弥补修复的负外部性,可以采取事后反哺;而对于无法进行事后反哺的负外部性,必须在开采前有效规划并采取预防措施,尽量将负外部性最小化。稀土矿区开采前的反哺主要是针对还未开采的稀土矿。根据负外部性产生的不同阶段,可将负外部性反哺阶段按照时间序列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开发前的防范性反哺,开发中的即时性反哺,开发后的补偿性反哺(表3[35]

表3   反哺阶段划分

Table 3  The stage of regurgitation-feeding

阶段定义反哺主要内容
开发前防范性反哺(1)对欲开采稀土矿区的稀土种类及其伴生矿种的赋存条件进行调查;
(2)制定详细、高标准的开采计划招标书(选择何种开采工艺最宜;加强监管规避可控负外部性;设想所有可能状况及其解决方案;计算合理的开采时间间隔和开采量),下游企业提供一定的开发技术及资金支持
开发中即时性反哺(1)控制产生的“三废”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持在标准安全范围内;
(2)可利用下游研发的稀土催化、清洁特性的附加值产品应用于上游冶炼分离过程,提高效率
开发后补偿性反哺

(1)对开发时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水资源污染等,通过自筹资金或政府转移支付等货币化方式对稀土矿区进行修复性补偿;

(2)根据下游企业对稀土资源的需求量大小,计算其在稀土矿区治理上的资金反哺比例,上下游共同对稀土矿区进行治理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总的来说,反哺各阶段虽有一定程度的区别,但是性质是一样的,就是稀土上下游企业之间在合理阶段内通过共享一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稀土矿区进行各阶段性协同反哺。在稀土下游企业的利益共享下,一方面可以减轻稀土上游企业的部分人、财、物开支,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下游企业能够补偿上游开采带来的负外部性而自身不会有太大的损害,共同推进我国稀土产业的健康安全发展。

3.3 稀土产业链上的正负外部性衡量

在开发稀土资源的过程中可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对这一负外部性进行量化处理是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式。稀土产业“外部成本”的量化分析是完善稀土价格体制和进行反哺的基础和难点。稀土产业链上正负外部性计量的作用是将稀土下游企业生产稀土产品带来的正外部性用来弥补稀土上游企业开采稀土造成的生态环境负外部性。综合借鉴其他领域的外部性计量研究,认为稀土产业链下游正外部性计量应主要考虑稀土产品价值、下游企业盈利情况和稀土附加值产品的环保贡献能力。稀土产业链上游负外部性计量,主要是针对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负外部性,首先将生态环境破坏负外部性划分为显性负外部性和隐形负外部性,以生态环境破坏所需直接经济治理费用衡量显性负外部性,以开采稀土矿产资源的资源耗费成本衡量后代使用资源福利损失这一隐形负外部性。采用使用者成本法并结合稀土产业特性计算稀土资源的耗竭成本问题,需要把主体资源、伴共生资源的耗损浪费和破坏计入使用者成本,并考虑我国稀土开采过程中的浪费现象等因素对计算式进行修正。假设开采单位稀土资源造成的稀土耗损量为x1,价格为p,共伴生资源的单位综合损耗量为x2,综合价格为p0,煤炭开采量为q。经修正的煤炭资源耗竭成本为

C=u+m-a*s-v*r1-r2-q*(x1*p+x2*q)

式中:C为使用者成本(万元);u为稀土工业增加值(万元);m为本期应交增值税(万元);a为从业人员总数(人);s为职工平均工资(万元);v为固定资产净值(万元);r1为一年期存款利率(%);r2为通货膨胀率(%)。

3.4 稀土产业链纵向反哺标准的确定

反哺标准的确定是稀土资源开发负外部性反哺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反哺机制的一大难点。本文从稀土产业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2个方面,并结合当前条件下国家、社会、企业及其相关利益者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反哺标准。首先通过保护稀土矿区生态环境而进行的直接投入来确定反哺机制的经济标准。稀土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一是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财务数据,如在污染整治、土地复垦等方面直接投入的成本;二是参考类似条件下其他矿山的财务数据;三是专家评估数据,是指根据稀土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请有关专家评估推算治理成本。对间接部分损失的反哺,即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做出特别牺牲的地区的补偿标准的确定,如提高矿区周边利益受损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而支出的科研、教育、宣传费用,可以由上下游企业均等分担。

3.5 反哺机制运行体系的完善

完善稀土产业链纵向反哺机制,构建“坚持上游修复、下游反哺的基本原则,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实施的两方协同运行模式,划分反哺三阶段,采取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多种反哺方式”的稀土产业链纵向反哺运行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图2   稀土产业链纵向反哺机制运行体系

Fig.2   Feedback mechanism operating system of rare earth industry chain


4 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稀土下游企业研发、生产稀土高端产品的水平逐步提高,以及下游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稀土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而下游企业可以通过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式“回报”上游企业开发稀土时的矿产成本代价,共同维护稀土全产业链安全和稀土矿资源安全。稀土下游企业反哺上游企业意味着发挥稀土高端技术和产品等资源的逆向作用。因此,本文意图从资金、技术和人才3个方面为我国稀土产业链纵向反哺提出对策建议,促使稀土下游产业的剩余资金、科学技术、产业理念和优秀人才等向稀土上游企业流动,使稀土产业链实现闭环安全可持续发展。

4.1 资金反哺

对稀土上游的负外部性反哺问题,关键和落脚点仍然是资金,稀土资源开采冶炼、生态环境破坏的治理等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证,没有资金的支持任何反哺措施都难以开展,也较难达到理想状态,只有解决好稀土资源负外部性治理所需资金来源问题,才能满足稀土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需要。因此,构建稀土产业链上的资金反哺应重点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

(1)强化我国稀土协会职能,建立稀土开发生态环境补偿专项资金。过去已经开发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稀土矿区,由于存在责任主体不明晰等突出问题,在治理上依赖国家财政转移,稀土产业链安全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因此,我国稀土协会应积极发挥其管控作用,细化稀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职责,可下设各稀土富集地区的分管协会,人员由当地稀土上下游企业人员共同构成,各地方建立专门的稀土开发生态环境补偿治理专项资金(通过社会和相关企业募捐、政府及企业投资等方式进行)。

(2)国家从政策上建立稀土产业链纵向反哺机制,下游稀土企业按稀土矿资源需求比例进行资金反哺。想要发挥稀土产业链自身“造血”功能,需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建立反哺机制,明确稀土产业链纵向反哺机制的责任义务。可以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于2018年12月28日联合印发的《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通知,构建稀土产业链上下游纵向生态保护反哺机制。针对正在开发和待开采的稀土矿,可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由各稀土矿资源地区针对自身情况建立地方反哺机制,稀土矿区的生态环境污染责任主体应是上游稀土企业,其承担污染治理费用的较大比例,下游稀土企业则根据自身研发产品对稀土矿的需求量大小按照一定比例标准付费,承担一部分由于开采稀土而不可避免产生的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费用,促进稀土产业链上下游的良性互动。国家则通过定期考核反哺情况,针对反哺机制实施情况较好的省份、稀土上下游产业进行奖励补偿。

4.2 技术反哺

技术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升稀土上游企业开采、冶炼稀土矿的科学技术水平,不仅能有效提升稀土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减少稀土资源开发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有效提升稀土产业链的安全性。考虑从以下方面构建稀土产业链纵向技术反哺:

(1)充分利用我国稀土下游企业开发稀土产品的正外部性,如对生态环境污染有治理作用的催化剂等,反哺上游开发冶炼过程中造成的破坏。这不仅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具有促进作用,并且扩大了稀土的应用领域,将稀土附加产品应用于自身产业链,对稀土负外部性内部化有积极作用。稀土矿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几乎同等量的稀土尾矿,对土地、植被和水体等造成严重危害,可以考虑利用稀土催化剂独特的催化氧化性质,净化开采冶炼过程的有毒有害废气和污染物,一定程度上降低生态环境治理成本。

(2)上下游企业利益捆绑,实现技术共享。稀土产业链整体的发展好坏关乎上下游稀土企业的利益,并且上下游稀土企业间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上游企业对稀土矿资源的开采、冶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游企业高端产品的研发,下游企业生产稀土高端应用产品也会对上游企业的稀土供给带来影响。因此,通过将上下游有共通性的利益板块进行捆绑联合,实现部分技术共享,使稀土产业链能更好、更快、更安全地发展,实际上促进了稀土上下游产业自身的发展。例如上下游企业之间可定期交流各自信息化管理手段,可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挖掘上游稀土企业的潜在能力,从技术方面提升稀土产业链安全;对于已开采的矿山,上下游通过技术共享机制协同对矿山进行景观恢复治理,通过技术反哺维护稀土产业链安全。

4.3 人才反哺

所谓人才反哺,就是从人才开发的角度出发,借用生物学当中反哺一词进行人才反哺,不仅包括稀土下游产业对上游产业的反哺,也包括跨地区稀土产业之间的人才反哺。考虑从以下方面构建稀土产业链纵向人才反哺:

(1)地方稀土协会发挥组织协同作用,促进我国稀土产业链发展。由各地稀土协会组织稀土行业定期开办“全国稀土行业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建立专业平台,使稀土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了解、各取所需,实现稀土产业链融合发展。通过培训交流,组织稀土企业人员到一线生产现场学习观摩,并开展海外游学培训等方式,不断深化稀土企业人才实力,进而反哺产业。通过构建稀土上下游产业人才反哺机制,有助于提升稀土上游人才先进性,加速提升稀土开采技术水平,在开采前期通过制定详细专业的开采规划整套措施,将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最小化;后期稀土下游企业对矿区环境污染的整治规划给予相应人力资源协助,共同促进稀土产业链安全发展。

(2)地方高校人才借助所学知识助力我国稀土产业链发展。我国稀土富集地区应充分利用其稀土矿资源优势,在当地高校打造稀土相关特色专业,稀土企业应当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为稀土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讲座培训、技能比赛等,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培育一批能与企业接轨的高质量稀土人才,政府和高校应积极鼓励稀土人才在校及毕业期间将自己所学知识反哺地方稀土企业,振兴当地稀土产业经济发展。同时,高校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科研设备和资源,推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当地稀土上下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引进人才将国内外新技术、新理念带入传统企业中,真正从思想上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人才循环机制。

5 结论

(1)根据产业链安全的概念,指出维持我国稀土产业链安全需要更加注重发展,而稀土上游企业开发稀土造成植被破坏、水质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负外部性制约了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对稀土产业链安全和稀土矿资源安全造成威胁。

(2)分析了我国稀土产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了过去我国稀土矿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我国稀土产业在治理稀土负外部性时的主要措施为稀土上游企业自筹资金或政府转移支付的方式,只是在呈现形式上有差别,未能发挥稀土产业链本身的能动作用,产业链安全健康发展不具可持续性。

(3)针对我国稀土产业链的负外部性问题,结合反哺理论在其他领域取得的效果,指出要保持我国稀土产业链长效安全就必须发挥稀土产业链本身的能动作用,尽量减少对稀土关联产业以外因素的依赖。提出构建稀土产业链上的反哺机制解决产业负外部性问题,即稀土下游企业在利用稀土资源生产出稀土附加值产品出售获得大量利益时,通过资金、技术等反哺稀土上游企业开发稀土带来的负外部性,提升我国稀土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水平,对稀土产业链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许明杨丹辉 .

中国稀有矿产资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J].东南学术,20191):111-122.

[本文引用: 1]

Xu Ming Yang Danhui .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rare mineral resources industry

[J].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20191):111-122.

[本文引用: 1]

Pigou A C .

A Study in Public Finance

[M].3rd ed.LondonMacmillan1928.

[本文引用: 1]

Michael T .

Special section:forum on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Why not to calculate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51):57-60.

[本文引用: 1]

徐辉蒲志仲 .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研究

[J].生态经济,2014302):135-138.

[本文引用: 1]

Xu Hui Pu Zhizhong .

Study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value compens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J].Ecological Economy2014302):135-138.

[本文引用: 1]

李争宋振江杨俊 .

矿粮复合区生态补偿各方利益主体多阶段动态博弈分析

[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3):215-222.

[本文引用: 1]

Li Zheng Song Zhenjiang Yang Jun .

The multistage dynamic games theory analysis on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s stakeholders in mine-grain mixed zone

[J].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73713):215-222.

[本文引用: 1]

马国霞朱文泉王晓君 .

2001~2013年我国稀土开发生态环境成本评估

[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7):1087-1099.

[本文引用: 1]

Ma Guoxia Zhu Wenquan Wang Xiaojun et al .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st of rare earth resource exploitation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3

[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17327):1087-1099.

[本文引用: 1]

Smoot J C Barbian K D Van Gompel J J et al .

Genome sequence and comparative microarray analysis of serotype M18 group A Streptococcus strains associated with acute rheumatic fever outbreaks

[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2997):4668-4673.

[本文引用: 1]

陆世宏 .

协同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6):109-113.

[本文引用: 1]

Lu Shihong .

Coordinating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J].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6,286):109-113.

[本文引用: 1]

桂梅李伟 .

国有老矿山的持续发展问题

[J].中国矿业,2017268):30-3248.

[本文引用: 1]

Gui Mei Li Wei .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state-owned old mines

[J].China Mining Magazine2017268):30-3248.

[本文引用: 1]

许礼刚王妤歆徐水太 .

有色矿山景观恢复治理的国际案例借鉴与启示

[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894):89-96.

[本文引用: 1]

Xu Ligang Wang Yuxin Xu Shuitai .

Enlightenment and international case reference of landscape restoration in nonferrous mines

[J].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894):89-96.

[本文引用: 1]

蔡俊煌林文雄杨建州 .

中国涉农产业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基于产业链视角

[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21-25.

[本文引用: 1]

Cai Junhuang Lin Wenxiong Yang Jianzhou .

Research on China’s problems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industry security and its countermeasur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hain

[J].Fujian Tribune(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17):21-25.

[本文引用: 1]

何维达杜鹏娇 .

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管理现代化,20134):22-24.

[本文引用: 1]

He Weida Du Pengjiao .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J].Modernization of Management20134):22-24.

[本文引用: 1]

李然李文兴 .

京津冀钢铁产业安全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理论探讨,20183):120-123.

[本文引用: 1]

Li Ran Li Wenxing .

Study 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bout safety chai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J].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20183):120-123.

[本文引用: 1]

罗辉宦吉娥 .

矿产资源安全研究述评

[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43-45.

[本文引用: 1]

Luo Hui Huan Ji’e .

Review on mineral resources security

[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0103):43-45.

[本文引用: 1]

翟明国吴福元胡瑞忠 .

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现状与问题

[J].中国科学基金,20192):106-111.

[本文引用: 1]

Zhai Mingguo Wu Fuyuan Hu Ruizhong et al .

Critical metal mineral resources: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scientific issues

[J].Bulletin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20192):106-111.

[本文引用: 1]

贾丽虹 .

外部性发生机制与市场缺失的关系新探

[J].学术研究,2003(4):53-55.

[本文引用: 1]

Jia Lihong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chanism of externality and the absence of market

[J]. Academic research20034):53-55.

[本文引用: 1]

张军涛毕乐强纪昭君 .

区域间公共基础设施溢出效应研究

[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2):76-81.

[本文引用: 1]

Zhang Juntao Bi Leqiang Ji Zhaojun .

Spillovers effects study of inter-regional public infrastructure

[J].Urban Studies2011182):76-81.

[本文引用: 1]

李寿德柯大钢 .

环境外部性起源理论研究述评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5):63-66.

[本文引用: 1]

Li Shoude Ke Dagang .

A review on the origin of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J].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005):63-66.

[本文引用: 1]

Han A P Ge J P Lei Y L .

An adjustment in regulation policies and its effects on market supply:Game analysis for China’s rare earths

[J].Resources Policy,2015462):30-42.

[本文引用: 1]

杨丽梅才凌惠 .

系统动力学视角下稀土资源税对稀土价格的影响研究

[J].稀土,2016375):152-158.

[本文引用: 1]

Yang Limei Cai Linghui .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rare earth resource tax on rare earth price from system dynamic perspective

[J].Chinese Rare Earths2016375):152-158.

[本文引用: 1]

任高锋许礼刚 .

外部性视角下赣州稀土产业和谐发展研究

[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891):111-118.

[本文引用: 1]

Ren Gaofeng Xu Ligang .

Research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are earth industry in Ganzho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ternality

[J].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891):111-118.

[本文引用: 1]

金姝兰黄益宗胡莹 .

江西典型稀土矿区土壤和农作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2):3084-3093.

[本文引用: 1]

Jin Shulan Huang Yizong Hu Ying et al .

Rare earth elements content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soil and crops in typical rare earth mine area in Jiangxi Province

[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43412):3084-3093.

[本文引用: 1]

王世进卢俊辉 .

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

[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332):49-52.

[本文引用: 1]

Wang Shijin Lu Junhui .

On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J].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332):49-52.

[本文引用: 1]

Porter M E .

Competitive Advantage

[M].New YorkFree Press1985.

[本文引用: 1]

陈敏张大超朱清江 .

离子型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J].中国稀土学报,2017354):461-468.

[本文引用: 1]

Chen Min Zhang Dachao Zhu Qingjiang et al .

Ionic rare earth mine of abandoned land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esearch progress

[J].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Rare Earths2017354):461-468.

[本文引用: 1]

许礼刚 .

产品和辩证视阈的赣南稀土产业竞争力分析及综合评价研究

[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366):36-40.

[本文引用: 1]

Xu Ligang .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in Jiangx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s and dialectics

[J].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366):36-40.

[本文引用: 1]

韩港 .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稀土产业安全研究

[J].经济问题,20169):93-96.

[本文引用: 1]

Han Gang .

Analysis of China’s rare earth industrial security under the new normal

[J].On Economic Problems20169):93-96.

[本文引用: 1]

韩港 .

中国稀土产业安全研究

[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

[本文引用: 1]

Han Gang .

Research on Security of China’s Rare Earth Industry

[D]. Beij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18.

[本文引用: 1]

程潇黎 .

浅析我国稀土安全及安全战略

[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本文引用: 1]

Cheng Xiaoli .

The Analysis of the Rare Earth Safety and Safety Strategy

[D].Beij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2006.

[本文引用: 1]

贾银松 .

突出稀土材料的功能性,做实集团,做强产业,做优产品

[J].稀土,2017381):148-151.

[本文引用: 1]

Jia Yinsong .

Outstand the functionality of RE materials to make RE groups solid,RE industry stronger and RE products perfect

[J].Chinese Rare Earths2017381):148-151.

[本文引用: 1]

Staneka W Czarnowska L Pikońb K et al .

Thermo-ecological cost of hard coal with inclusion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chain

[J].Energy,2015923):341-348.

[本文引用: 1]

赖丹边俊杰 .

稀土资源税费改革与资源地的可持续发展——以赣州市为例

[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34):94-99114.

[本文引用: 1]

Lai Dan Bian Junjie .

Rare earth taxation refo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location by using Ganzhou as the case

[J].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234):94-99114.

[本文引用: 1]

李国平李潇 .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5):124-130.

[本文引用: 1]

Li Guoping Li Xiao .

Allocation mechanism of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transfer payment

[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4245):124-130.

[本文引用: 1]

李长健伍文辉 .

试论旅游环境的反哺机制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8-82.

[本文引用: 1]

Li Changjian Wu Wenhui .

On recurrent system of tourism environment

[J].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61):78-82.

[本文引用: 1]

张复明 .

矿产开发负效应与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J].中国工业经济,200912):5-15.

[本文引用: 1]

Zhang Fuming .

Study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ens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negative effect in mining

[J].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200912):5-15.

[本文引用: 1]

/